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汽车座椅舒适性发展、要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5-22 21:32:27·  来源:汽车测试网  
 


汽车消费升级趋势下,汽车需求量明显增加的同时对汽车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在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等方面。乘用车座椅正从功能性到消费属性逐渐演化,尤其是中高端车型座椅配置升级属性明显,座椅舒适性是汽车使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以奥迪Q7、奔驰GLE为代表的高端车型搭配真皮座椅、座椅电动调节、腰部支撑等功能,新势力车企也视座椅功能为产品亮点,将高端座椅功能搭配到以理想L9、蔚来 ES7 为代表的50万价格带车型上,座椅配置升级趋势明显。


奥迪Q7&奔驰GLE内饰



1、汽车座椅舒适性发展


1886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在发明了第一台四个轮子的内燃机汽车,最初的汽车座椅版本由于沿用了马车设计,其设计以棉花填充坐垫,木板围成靠背,而这个仿佛把公园座椅搬出来的设计,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代汽车座椅。


公园长椅式汽车座椅


1907年,汽车实现量产化,用户增长对汽车座椅舒适性提出更高的需求,通用汽车正式打造出沙发式座椅,提升了座椅舒适度。


通用汽车沙发座椅


1921年,可调节式的汽车座椅应运而生,进一步提升了座椅的舒适性。


1969年,美国《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法》发布法规,强制要求新车必须装配座椅头枕才能在北美市场上市。


1971-1974第二代丰田卡罗拉


2000年,宝马7系配备的汽车座椅把多媒体系统整合进了座椅头枕中的设计突破性极大。


图片

多媒体汽车座椅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已日渐崛起,凭借三电核心技术实现弯道超车,而汽车舒适性作为能够直接触达用户需求,增强品牌竞争力的关键点。


2、汽车座椅舒适性要求


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是影响驾驶员和乘客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座椅布置的参数尺寸)、静态舒适性(乘坐状态时人的感受)、动态舒适性这三个方面(汽车驾驶过程中座椅乘员感受);对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评价主要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两种方法。



座椅舒适性一般要求如下:


①提供良好的人机工程设计:如调节方便,软硬适中,适应不同身高体重的顾客群体。


②提供均匀且舒适的支撑力:(臀部、腰部、肩部、头部) ,并且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③没有异物感,并且具有良好感觉,如触感、冷暖、湿度、透气、摩擦等


④行驶过程中在不同路况提供良好的支撑性以及振动过滤,无异响等


舒适性的评价因人而异,目前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和量化指标,但最终出发点是符合人体生理特性的要求,避免对人体造成烦恼和健康等问题,


3、汽车座椅动静态舒适性影响因素分析


乘用车座椅的核心组件包括骨架、发泡、滑轨、调角器、面套、电机、头枕及扶手等,汽车座椅舒适性受到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动态疲劳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图片
乘用车座椅核心组件



(1)座椅静态舒适性


汽车座椅由靠背、头枕、座椅连接件、座椅骨架等多个部分构成,影响座椅静态舒适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座椅造型发泡骨架三个方面,其中,造型和发泡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座椅造型分别从座椅尺寸、舒适性截面以及造型线影响座椅舒适性。


座椅尺寸:直接决定了驾乘人员是否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舒适的姿态;


舒适性截面:决定了驾乘人员身体与座椅表面的贴合性以及身体部位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


造型线:用于裁片的拼接,造型线位置会造成承压位置压力偏高,支撑效果不平顺会引起驾乘人员乘坐异物感。


座椅发泡的硬度和静刚度两者共同对座椅的舒适性产生影响,在座椅发泡硬度不变的情况下,座椅舒适性与发泡静刚度呈现负相关的线性回归关系,即静刚度越大,舒适性越差;在发泡硬度变化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座椅舒适性与发泡静刚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回归关系,且静刚度越大的发泡造成的不舒适性大于静刚度小的发泡。


发泡静刚度与座椅舒适性关联



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座垫骨架、头枕骨架,是汽车座椅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构,起到支撑整个汽车座椅的作用,和汽车座椅的安全性深度联系。


(2)动态舒适性影响因素


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和振动特性有着较大的联系,轮胎、座椅、悬架都是汽车减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是影响座椅动态舒适性的关键性因素,直接关系汽车整体舒适度的提升。


汽车座椅系统动态舒适性受到椅垫的体压分布、车体振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体压分布:优化椅垫设计,让人体坐立时产生的压力不均匀分布,提高座椅的舒适度,缓解乘坐者久坐疲劳。


车体振动:把握人体各部位共振频率、振动影响程度等基础上通过人体动力学模型,深入研究、分析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优化轮胎、座椅等汽车振动系统功能,全面提升座椅的动态性能,确保座椅有着更高的动态舒适性。


4、总结


科技进步和需求升级共同推动着汽车座椅产品的不断发展,一方面随着基础材料、制造工艺、各项软硬件技术等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为乘用车座椅持续升级发展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整车智能化技术持续发展,未来车辆将成为“移动的第三空间”,汽车座椅作为座舱中的关键部件,将持续升级以适应未来整车智能化的发展。


汽车座椅系统动态舒适性受到多层面主观以及客观因素影响,汽车座椅系统动态舒适性研究待进一步提升,需要进一步拓展汽车座椅系统动态舒适性研究的广度以及深度,为高效设计开发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的汽车座椅提供关键性支撑力量,促进现代汽车行业持续性发展。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