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要求》团体标准正式立项

2025-05-19 20:16:38·  来源: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电动汽车联盟”)提出,中公高远(北京)汽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牵头研制的《乘用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要求》团体标准已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CSAE)制修订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通过立项审查,现正式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起草任务书编号为2025-022。


标准研制背景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误作用试验是一种模拟汽车在典型特殊行驶工况下,采集相应场景数据、对车辆安全气囊系统进行标定和优化的方法,此类方法在国内汽车研发过程中倍受关注。传统测试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方法标准,厂商或实验室对气囊误作用(如非碰撞场景下的意外展开)的测试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测试结果可比性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车辆因误触发导致乘员受伤或财产损失的风险,也制约了气囊系统的稳定性能迭代。本标准通过明确测试场景、传感器部署、数据采集频率、环境变量控制等要求,从技术层面统一了测试基准,确保车辆在相同条件下验证气囊系统的可靠性,从而降低测试误差,为优化气囊控制算法、传感器灵敏度阈值等关键参数指标提供依据。

图片

部分试验道路和测试工况


标准研制主要内容


本标准从试验方法、数据规范、车辆整备、传感器布置、工具使用、路面参数等做了全面的规定,规范了特殊试验场景,丰富了试验工况,为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开展相关测试提供指导,重点聚焦以下内容:

1、数据要求:包括基础数据类别、传感器类型、使用环境;数据采集及保存要求等。


  • 加速度计、低量程加速度计、角速度、气体压力传感器,绝压测量;
  • 数据采集起始时间及频率;
  • 传感器推荐使用环境的温度范围;
  • 数据储存格式。

  • 2、车辆整备:车辆基本性能要求、整备要求;传感器布置规范、分布位置、固定方式等。


  • 车辆要求:试验车辆应处于可正常运行状态,安全功能正常;
  • 传感器分布:确认车辆个位置传感器安装方向及相关要求;
  • 传感器固定:明确传感器安装方式和影响数据得注意事项。

  • 图片

    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3、试验方法:试验数据采集矩阵分为三类内容: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特殊场景。按照矩阵要求完成这三类内容,采集对应项目试验数据。


  • 静态试验:车辆静止状态下开展的测试,其中有门盖试验、移动座椅和敲击试验,敲击车辆牵引钩、传动轴及动力系统支架、车辆门锁、座椅导轨、侧碰传感器位置、保险杠、门槛、地板、控制器等位置,规定敲击位置、使用工具的种类、重量等,采集相应数据对车辆进行标定工作。

  • 图片

    部分静态测试内容


  • 动态试验:车辆在粗糙路面上的激烈驾驶工况开展的测试,具体试验内容包含:正面过路缘石试验、正面过木横梁试验、正面过斜坡试验、比利时路试验、搓板路试验、鹅卵石路试验、正弦短波路试验、凹坑路试验、水平直线路面测试、行驶中关门测试、标准坡道(18%和30%)测试、滑块路测试、凸块路测试、错位搓板路测试、圆坑路测试、大坑洼路测试、角度台阶测试、标准铁轨测试、刮底盘测试限速块测试、沙堆测试、鹿撞测试等内容。

  • 图片

    部分动态测试路面


  • 特殊场景:汽车在典型特殊场景下开展的测试,主要包括:

  • 侧面路肩测试:模拟车辆失控时,车辆前后两轮以一定速度撞击路缘石后车辆安全气囊系统状态;

    爆胎冲击试验:模拟大型车辆在路上轮胎爆炸的气体冲击力对车辆安全气囊系统的影响;

    底盘牵引冲击测试:主要采集新能源车辆底盘刮擦状态时的数据;

    翻滚试验:模拟车辆侧翻时的车身数据,用以对车辆安全性进行优化。

    图片

    特殊场景试验项目

    图片

    爆胎冲击-车门气体压力传感器波形图(左)及侧面路肩撞击测试-B柱加速度传感器波形图(右)

    本标准提出的测试场景能够涵盖汽车大部分使用工况,具有较强的应用和参考价值,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静态试验中提出了影响试验结果的规定,如内饰件的拆除、传感器的固定、敲击方向及敲击点的选取;动态试验规定了车辆临界状态时的车速选取原则,丰富了车辆测试速度的范围和试验内容;特殊场景提出了四类有针对性的测试工况,用以解决典型场景中的气囊误起爆问题。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