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巨资打造测试中心,五大工艺车间全解析,拜腾如何造好第一款车?

2018-09-30 20:14:13·  来源:新智驾(AI-Drive)  作者:张伟  
 

此次,拜腾的生产运营团队也进行了集体亮相,相比于其他新造车势力,拜腾显得更为“开放”。

有意思的是,翻看这些人过往的履历,基本上都有在福特任职的经历。有信息显示,拜腾的很多员工也都出自福特南京研究院。但不得不说,这些人在传统整车厂的丰富经验正是拜腾造车所需要的。

无论是筹建测试中心还是推进南京工厂建设,都能看出拜腾为其首款量产车的顺利生产倾注了诸多心血。拜腾在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的情况下,能否通过厚积薄发实现反超,就看明年底下面这款车的最终成色了。

对话段连祥:生产资质不是问题

针对研发测试和工厂建设进展、生产资质问题,拜腾研发中心(中国)负责人段连祥接受了媒体访谈,新智驾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问:拜腾和一汽有哪些具体的合作进展?

段连祥: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陆续发布了一些与一汽之间的合作消息。我们也和一汽沟通确定,未来会定期向外界做一些关于合作情况的通报。

拜腾与一汽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产品技术、生产制造技术和供应链,未来可能也不排除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汽车后市场的合作。双方从前端的产品研发到整个工业化、产能方面,到后期的销售服务领域、汽车服务领域、汽车金融等方面都有可能展开紧密的合作。目前的合作进展非常顺利,至于一些具体的合作事宜,我们以后会定期对外公布一些消息,让大家了解我们合作的情况。

问: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拜腾对这些智能科技的运用或引入将对成本管控或者供应链管理带来什么挑战?你们是怎么应对的?

段连祥:我在汽车行业工作了大概二十多年,基本上都在从事跟建厂、产品投产、技术研发等相关的工作。首先,就产品创新来讲,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车企在供应链方面还是有着许多不同的。

新智驾会员计划

与1000+资深业者一起研读智能驾驶的未来

小程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传统车企的供应商会主动找到主机厂推销自己的产品,但在新能源车企里,某些零部件的合作或采购流程是相反的。例如一些创新的功能或零部件,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来提供相应的服务。目前,拜腾大部分的供应商选点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例如电池、车身、内饰、外饰和底盘等,还剩下一些小的零部件合作在做最后的磋商。

第二点,拜腾还与传统车企不同的是我们很注重数字化的研发。举例来讲,在传统车企里做电子电气或是做软件开发的工程师数量是很少的,占比大概在 10-15% 左右。但在拜腾,有一大部分的工程师是负责智能驾驶的云端、用户界面、用户交互的研发工作。同样的,我们在软件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和物力。

第三点是拜腾与传统车企保持一致的地方,就是我们希望利用行业里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来高效地生产一款车型。通过借鉴、传承传统车企的研发经验和可靠技术,稳妥地做好造车这件事。

问:你本人对产品申报和生产资质的申请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否分享一下拜腾生产资质的申请进展?

段连祥:目前,拜腾南京工厂的整个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全速向前推进,我们的资质会伴随这个工厂的进程如期拿到。

问:关于资质的问题,之前有消息说拜腾想购买一汽华利的生产资质。如果拿不到正式批复的生产资质,拜腾是否真的会考虑通过购买或收购的方式来获得生产资质呢?

段连祥:在中国取得资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比如说注资某一家企业,或是通过收购产能的方法。目前,拜腾关于资质申请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我们也会采取其他的备选办法,齐头并进。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能够顺利拿到这个资质的,和我们的南京工厂一起保障拜腾量产车的顺利落地。

问:不久前,拜腾第一台可行驶的试制样车已经下线。接下来,这台样车会经过哪些方面的测试?自动驾驶的测试会在这台样车上进行吗?

段连祥:拜腾的产品从试验到实践,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

从今年到明年,拜腾将会有好几百台样车用于各个方面的验证,包括但不限于台架、环境和安全等方面的测试。我们只有先把这些工作做扎实,才能进入到投产阶段。但是,拜腾跟传统车企的区别是我们可以复制得更快,因为我们目前只有一个产品。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这一个产品的研发上,高效地完成所有的验证工作,并保证不跳过任何一个环节。

我们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进行了样车所有的相关性试验,包括自动驾驶测试。

问:拜腾的首款量产车定位在高端豪华车型,但售价区间可能在 20 万到 30 万之间,这是否会对成本管理带来挑战?

段连祥:关于拜腾首款量产车的价格区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低配在 30 万人民币左右。大家也都了解,车辆的售价还是要经过一轮一轮的市场测试后,才能够发布一个确定的最终价格。成本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目标,目前还不太方便透露更多的细节,但拜腾会严格按照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产品时间的目标和计划,稳定地推进项目。【完】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