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悬架粘接试验与加工制作

2018-04-03 08:11:24·  来源:勇哥缘梦  
 
和所有车队一样,想采用碳纤维悬架的初衷就是减重,的确,碳纤维悬架与钢制悬架相比能减少一部分质量,但是,与碳悬高昂的加工费用、复杂的粘接工艺、以及承担脱胶风险的巨大压力相比,是否值得去减少的那一小部分质量,就得仔细斟酌一下了。
和所有车队一样,想采用碳纤维悬架的初衷就是减重,的确,碳纤维悬架与钢制悬架相比能减少一部分质量,但是,与碳悬高昂的加工费用、复杂的粘接工艺、以及承担脱胶风险的巨大压力相比,是否值得去减少的那一小部分质量,就得仔细斟酌一下了。

在实车试验之前,需要进行粘接试验,我们主要对粘接长度、胶层厚度和同心方式(保证碳管与粘接头的同轴度的结构)进行了对比试验,粘接长度有20mm、25mm、30mm、35mm四种,胶层厚度有0.05mm、0.1mm、0.2mm三种,同心方式有凸台式和槽式,见下图1与图2

碳纤维悬架 碳纤维粘接

图1-凸台式同心

碳纤维悬架 碳纤维粘接

图2-槽式同心

下面是粘接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我们购买的碳管内径16mm外径20mm,价格大概在120元/m,胶水直接上3Mdp460,胶水虽然贵了一些,但是用不了很多。

第一步,打磨碳管
粘接之前,要对碳管内壁进行打磨,把内表面的树脂磨掉,胶水直接与碳纤维粘接,在前两次试验中,由于不敢打磨太多,所以粘接效果不理想,之后的试验特意增加打磨厚度,结果很不错,拉出来的粘接头上是断了的碳纤维丝。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碳管内径是16mm,打磨过后可能会变很多(要根据树脂层厚度决定),所以要在粘接头上适当增加尺寸,保证胶层厚度尽可能在0.1mm。
手工打磨内壁非常复杂,而且碳管内部砂纸进不去,往往打磨不到,我们机智的队员做了一个打磨神器分享给大家,见下图3



图3

红色部分外径15,长度40,蓝色部分外径8,长度20,在红色部分外径粘上砂纸,蓝色部分装夹在手电钻上(注意是小功率手电钻,不是大的枪钻,注意安全),制作出简易打磨神器,随着不断的打磨,增加砂纸厚度。

第二步,打磨粘接头
粘接头在加工完成后表面很干净(没有粗糙度要求),用粗砂纸对铝制接头打磨,增加粗糙度。

第三步,清洗碳管
在粘接之前用丙酮对碳管和粘接头进行清洗,洗掉碳管内的碳粉及杂质还有粘接头上的油渍,清洗时注意带面罩和手套,注意安全,毕竟丙酮有毒,闻一下很酸爽(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第四步,粘接
这一步很重要,最好让同一个队员操作
将粘接剂均匀涂于铝制接头和碳管内壁表面,并将铝制接头旋入碳纤维管中。旋入一些稍微旋出一些,保证没有气泡产生,如果胶水不够再涂一些在粘接头上,直到全部旋入,硬纸片刮掉多余的胶水(刮掉是为了美观,不刮掉胶水能方便看出是否脱胶)

第五步,固化
粘接完成之后,将粘好的碳管竖直放置,保证粘接头不会偏向碳管的一边,最好做简易夹具固定。放置在熊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等待24小时。
要注意的是加工接头时保证至少有一端不是密封的,否则接头旋不进碳管里。并且在截断碳管时尽量用车床车断,保证端面与轴心垂直。

接下来就是试验环节:
将准备好的粘接试验样件(图4)准备好,装夹到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调整试验参数开始拉伸试验(图5)。设置试验机以均匀的速度逐渐增大拉力,将试验件与铝制件拉开之后,记录样件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图4-粘接结束的样品



图5-试验示意图

重复以上试验过程,直至将所有试验样件的拉伸试验完成,试验过后的部分样品如图5所示



图6-试验后样品

经过很多次对比试验,我们最终在胶层厚度为0.1mm,粘接长度为35mm的粘接试验件中得到了最为理想的粘接效果,其最大粘接强度接近50KN,同时槽式同心方法加工复杂,碳管与粘接头同轴度难以保证,所以在第二次试验时就放弃采用。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 汽车测试网V课堂

    汽车测试网V课堂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汽车测试网手机站

0相关评论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