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WP.29推出自动驾驶车辆新分类:X与Y类别如何重塑未来交通规则?
在自动驾驶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正在为这些“未来车辆”建立全新的国际法规框架。
2023年11月成立的自动驾驶车辆分类工作组(TF-AVC),经过多轮专家会议,于2025年4月发布了关于《车辆构造统一决议》(R.E.3)第8修订版的详细问答,揭示了自动驾驶车辆监管的重大变革。
新分类的诞生背景:为何需要专门类别?
现有车辆分类体系源于数十年积累,但随着自动驾驶系统(ADS)车辆的出现,传统分类已无法满足监管需求。
TF-AVC专家指出,车辆分类决定了其应遵守的技术规范,而自动驾驶车辆在设计理念、使用场景和安全要求上与传统车辆存在本质区别。

例如,一辆完全无方向盘的自动驾驶车辆,若仍被归类于传统类别,就可能被迫满足“必须有驾驶员”的矛盾要求。因此,创建专门的车辆类别成为推动技术落地的前提。
一文讲清联合国定义的21种机动车及挂车
X与Y类别:未来自动驾驶的两大阵营
新标准确立了X和Y两大基础类别,它们均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配备ADS系统,且手动驾驶能力不超过6公里/小时。关键区别在于:
X类别:设计用于载客Y类别:任何情况下都不载客

这种分类采用“组合式”思路——X类可与现有M(客车)、N(货车)、L(摩托车类)和T(拖拉机)组合;Y类则与N、L、T组合。这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M1-X”载客自动驾驶汽车,或“N-Y”无人物流车等混合类型。
技术细节中的安全考量
1. 速度限制的科学依据
将手动操作限速在6公里/小时并非随意决定。这一速度与行人步行速度相当,能显著降低对弱势道路使用者的风险。同时,6公里/小时也是全球许多类型认证框架的适用门槛,便于各国监管衔接。
2. “乘员”术语的精心选择
新规用“occupants”(乘员)替代传统的“驾驶员+乘客”表述。这个已在多国法规中成熟使用的术语,涵盖了所有可能乘车的人员,无论是传统驾驶员、后备驾驶员还是普通乘客,确保了法规的包容性。

3. 豁免原则的合理运用
Y类车辆因不载客,可豁免许多针对乘员保护的技术要求;
X类车辆因无驾驶员,也可免除如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等传统配置要求。
这种差异化处理既保障安全,又避免不必要的技术束缚。
4. 双模车辆的应对
配备ADS且可手动驾驶超过6 km/h的自动驾驶车辆,不被视为X类或Y类车辆。
此类车辆应按传统M、N、L或T类车辆认证,需满足所有与手动驾驶相关的现有技术要求,同时在ADS激活时满足相关技术要求。(L3没前途,还是直接L4吧

最新资讯
-
金杯品牌日即将启幕 多能源、智能化、全矩
2025-10-10 15:56
-
成功案例丨富奥威泰克选择奇石乐技术实现国
2025-10-10 15:07
-
一汽车安全项目落户常熟,总投资超15亿元!
2025-10-10 10:22
-
奇石乐KiVibe微型三轴加速度计为结构动力学
2025-10-10 08:56
-
联合国WP.29推出自动驾驶车辆新分类:X与Y
2025-10-10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