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乘用车驾驶员手控制区域》解读
一、标准背景:填补国内空白,响应行业需求
在汽车设计领域,驾驶员的手控制区域是影响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仪表、按钮和手柄等操作件,驾驶员能够与车辆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进而改变车辆的运动状态。然而,截至2023年,国内尚无针对驾驶员手控制区域的标准,这使得相关设计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国际标准方面,ISO 3958:1996虽然定义了不同性别比例驾驶员的伸手可及范围,但其标龄较长,难以满足现代车辆的设计需求。
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汽研科技”)人机团队在标准院的指导下,牵头该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本文将解读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及其对行业发展的意义。
二、标准制修订工作思路
中汽研科技新兴项目培育部副部长鞠伟男介绍,当前主机厂在进行汽车操纵件布置与手伸及校核时大多参考国外标准,但中国人体与国外人体有较大差异。据统计分析,中国人相较国外人较矮,而坐高相当,相对的体现出“躯干长四肢短”的特点,这就导致,直接参考国外标准进行设计开发,可能会出现车型不适配中国人体的现象,影响驾驶安全。
同时,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中控大屏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操控功能,虚拟按键大量应用,部分重要功能需要结合中国人体的手伸及界面进行校核,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
基于行业发展需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标准的制定工作:
1、随着汽车设计方案持续升级与新技术的普及,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操作手势逐渐丰富,为了安全考虑,部分按键及触点,需要考虑人在不脱离靠背的情况的就能触及,故此,该标准计划从单指、两指、三指、五指抓握以及五指平摊五种手势动作入手,同时考虑前倾、不前倾2种躯干姿态约束类型,并考虑三种男女混合比例,建立驾驶员脚踩油门踏板、左手握方向盘时的右手伸及包络,相关数据在国内常用的乘用车产品上针对中国人体特征进行实际采集。
2、参考相关国际/外标准,技术方案与相关标准保持协调,满足我国汽车产品的国际化需求。
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不同男女比例的驾驶员群体的手控制区域边界,适用于H30取值在127 mm~405 mm之间且H17取值在530 mm~838 mm之间的M1类汽车。它不仅定义了术语如车辆坐标系、驾驶员手伸及能力、R点等,还提供了详细的操纵件布局校核流程。


此外,标准中增加了前倾状态下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要求,调整了综合因子G的计算公式,并丰富了手势类型,使之更加贴合实际驾驶情况和最新驾乘操作习惯。通过这些措施,该标准致力于提升车内操纵件布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四、以标准为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 手伸及界面的精准建模标准首次系统定义了中国驾驶员手伸及界面,通过以下创新突破,有效指导车企人机相关设计:多维度数据采集:基于中国人体数据库,覆盖男女比例(50/50、75/25、90/10)、躯干姿态(前倾/不前倾)、手势类型(单指、两指、三指、五指抓握、五指平摊)等场景,构建95%人群的可及边界模型。动态坐标系校核:引入车辆坐标系(X/Y/Z轴),以R点(设计H点基准)为原点,通过垂直方位角(-15°~60°)和水平方位角(30°~90°)量化手部运动轨迹,确保操纵件(如空调旋钮、车窗按键)位于安全可及范围内。修正值应用:针对非基本任务(如紧急操作),通过修正值调整界面,避免误触风险。
2. 中汽研科技人机测试能力
中汽研科技基于自身人机数据库储备及软件自主研发能力,将于2025年正式发布C-HSIS(中国人机工程测评软件)。该软件将标准中所提到的中国手伸及界面进行封装,便于汽车人机总布置从业人员基于车型参数,进行快速校核。同时,该软件也覆盖了中国人体3D模板、中国人体2D模板、中国驾驶员座椅适宜线、中国驾驶员眼椭圆界面等,能够有效缩短车辆研发流程,助力主机厂实现国产自主可控。

当前,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国际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在对虚拟按键、中控屏幕等进行积极探讨,中汽研科技人机专家将结合自身经验及能力优势,持续输出“中国见解”,贡献“中国力量”。
GB/T 43402-2023《乘用车驾驶员手控制区域》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乘用车设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通过科学定义手控制区域边界,保障驾驶安全。未来,中汽研科技将持续深化人机工效研究,以标准为基石,支撑标准研究及制修订工作,提供整车空间舒适性测评及校核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助力车企提升驾乘舒适性,让驾乘更舒适,让人机更友好。

最新资讯
-
东方中科产品发布:主动悬架测试系统
2025-05-08 11:09
-
国标委发布四项充换电新国标!推动新能源汽
2025-05-08 10:18
-
某双离合变速器汽车低速行驶啸叫分析与优化
2025-05-08 09:13
-
【一文讲解】新能源汽车测试中的MiL、SiL、
2025-05-08 09:12
-
启动脉冲为什么要分冷启动和热启动?
2025-05-08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