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汽车测试网公众号,了解最前沿汽车研发测试技术动态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和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在道路上行驶的各类汽车,其他类型车辆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548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
	
 
	
		GB/T 12674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3.1  汽车可靠性vehicle reliability
	
 
	
		汽车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  用户关联customer usage correlation
	
 
	
		3.3  常规可靠性行驶试验general reliability running test
	
 
	
		3.4  加速可靠性行驶试验accelerated reliability running test
	
 
	
		在试验场道路上,进行的具有一定加速系数的可靠性试验。
	
 
	
		注:加速系数指在累计损伤一致的情况下,实际用户道路行驶里程与试验场试验里程比值。
	
 
	
		3.6  维修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注:定义参考GB/T 5624—2019,2.4。
	
 
	
		3.7  维护vehicle maintenance保养vehicle maintenance
	
 
	
		为恢复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
	
 
	
		3.9  当量故障数equivalent number of failures
	
 
	
		常规可靠性行驶试验和加速可靠性行驶试验应选择多种气象条件进行试验,特殊地区使用的汽车或特殊用途的汽车应在相应的条件下(如高寒地区、高原地区、高温干热及高温湿热地区等)进行。
	
 
	
		4.2.2  车辆安装的速度表、里程表应按照GB/T12548确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校正。
	
 
	
		4.2.3  车辆数量,乘用车宜不少于3辆,商用车由制造商自行确定;电动汽车由制造商自行确定。
	
 
	
		根据用户关联或制造商的设计要求,确定试验配载,按照GB/T 12534确定的方法进行装载。
	
 
	
		按照GB/T 12674确定的方法进行整车质量参数测量。
	
 
	
		按照制造商车轮定位规范进行车轮定位参数测量及调整。
	
 
	
		按照GB/T 12673确定的方法进行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以及最小离地间隙等通过性参数测量。
	
 
	
		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或设计规范要求,测量并调整关键部位紧固件力矩,确认紧固件力矩后,应对紧固件位置进行标记。
	
 
	
		可靠性行驶试验前后宜进行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排放、噪声、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密封性等项目的评价,用于评定整车性能的衰减程度。可靠性行驶试验前后性能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应一致。性能评价前,试验车辆可根据制造商规定进行磨合。
	
 
	
		根据用户调查或车载记录数据,确定试验车辆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山路、非铺装路上的行驶里程分配比例(见附录A)。
	
 
	
		5.3.1.2.1  试验过程中按照设计工况选择挡位,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设计工况车速行驶。
	
 
	
		5.3.1.2.2  每行驶100km,至少有两次由静止状态全油门加速行驶;累积倒挡行驶不小于200m;至少制动2次,制动前后的车速变化率应不小于30%。
	
 
	
		5.3.1.2.3  山路行驶时,每行驶100km至少做1次上坡停车和起步,在不小于6%的坡道上用行车制动停车,变速器置于空挡,再用驻车制动停稳,然后按正常操作进行坡道起步。
	
 
	
		5.3.1.2.4  夜间行驶里程比例应不少于试验总行驶里程的10%。
	
 
	
		根据用户关联(见附录B)或试验场规范,确定试验车辆在试验场不同类型道路的行驶里程和工况分配。
	
 
	
		根据用户关联(见附录B)或试验场规范,确定试验场不同道路的驾驶操作,复现不同道路的驾驶工况。
	
 
	
		根据车辆配置,进行日常操作检查(见附录C),按汽车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保证车辆可正常运行。针对配置中特殊功能,如驾驶模式(如运动模式、经济模式或雪地模式),需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在行驶试验中进行相应操作。
	
 
	
		故障一般凭感官判断,对于不易判断的故障,也可通过其他辅助手段(如标记、无损检测等)确定。
	
 
	
		—— 接车检查:按照5.3.3车辆日常操作进行检查;
	
 
	
		—— 停车检查:应定期开展停车检查,主要检查各部位的松脱、渗漏、损坏等;
	
 
	
		—— 行驶中检查:应注意汽车工作状况,如有异常,需停车排查;
	
 
	
		—— 定期保养检查:在保养作业中,除按规定逐项保养外,还要注意检查有—— 无异常现象,如零部件的
	
 
	
		按照QC/T900描述的方法进行故障分级和故障模式的判断。
	
 
	
		5.4.4.1  汽车发生故障应立即停车检查,原则上要及时排除故障。
	
 
	
		5.4.4.2  如发生的故障不影响行驶安全及基本功能,且不会引起诱发其他故障,可以继续试验观察,直至需要修理时为止,故障级别按最严重时计,里程按照发生最严重故障时的里程进行记录。
	
 
	
		5.5.1.1  维护包括紧固、调整、润滑、清洗及更换易损件等。
	
 
	
		5.5.1.2  维护费包括材料费、设备费及工时费等。
	
 
	
		5.5.1.3  进行维护时,如发现非维护项目出现故障,应按5.4规定的程序处理,按照5.6.4的规定进行故障记录。
	
 
	
		5.5.2.1  修理范围仅限于与故障有直接关系部分。
	
 
	
		5.5.2.2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快、最经济的修理方法,包括更换零部件,但所更换的零部件应是同一规格型号。
	
 
	
		5.5.2.3  修理时间包括故障诊断时间、准备时间、实际修理时间、调试及清理场地时间。
	
 
	
		5.5.2.4  修理费用包括材料费、设备费、工时费和其他费用
	
 
	
		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记录、统计,相关记录表见附录D。
	
 
	
		接车时,应记录车辆信息并填写故障记录表(见表D.1)。
	
 
	
		试验过程中,应记录车辆行驶信息并填写行驶记录表(见表D.2)。
	
 
	
		试验过程中,发生故障后,应填写车辆故障、修理和保养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 总成名称:发生故障的零部件所属的上一级总成。
	
 
	
		—— 故障里程:发现故障时里程表读数和抽样时里程表读数之差乘以里程表校正系数。
	
 
	
		注:抽样时里程表读数指样本抽取时车辆的里程表读数,如果为制造商送样,则为试验人员接样时车辆的里程表读数。
	
 
	
		—— 故障描述: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叙述故障现象及出现故障时的工况,凡可能定量描写的均要写出具体数值,必要时还应画出示意图或拍照、标明故障位置形状及尺寸等。
	
 
	
		—— 故障原因分析:通过对故障现象的观察分析、尺寸测量等,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故障原因包括车辆因素和人为因素,车辆因素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设计问题、质量问题和生产问题等。
	
 
	
		—— 故障停车时间:包括等候时间、诊断时间、故障维修时间、调试时间等。
	
 
	
		试验过程中,进行车辆维修时,应填写记录车辆信息以及维修记录表(见表D.3)。
	
 
	
		车辆因修理、保养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换零部件或更新软件的,应在行驶记录中明确并注明零部件号或软件的版本号。
	
 
	
		5.6.7.1  汽车试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为检查各总成内部结构的磨损及其他异常现象,应按相应试验规程的规定对主要总成(如车身、车载能源、发动机/驱动电机、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转向器等)进行部分或全部拆检并进行记录。
	
 
	
		注:车载能源指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的变换器和储能装置的组合。
	
 
	
		5.6.7.2  拆检具体项目内容和操作应按照产品维修手册的规定进行。
	
 
	
		5.6.7.3  拆检中发现的故障,应计入指标统计,拆检时间计入修理时间。
	
 
	
		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故障统计和可靠性统计,相关记录表见附录E。
	
 
	
		6.2.1  所有故障均按照单车,依发现故障的里程顺序填写故障统计表(见表E.1)。
	
 
	
		6.2.2  未通过改进措施排除的故障,只统计1次,故障类别按最严重情况统计,其对应里程数为该故障里程。
	
 
	
		6.2.3  同一里程不同零部件发生故障应分别统计。同一零部件出现不同模式故障也应分别统计;如果同一个零部件发生几处模式相同的故障,则只统计1次,故障类别按最严重的统计。
	
 
	
		6.2.4  可靠性试验前,检查发现的故障不计入统计。
	
 
	
		根据评价指标计算需要,按单车分别统计各类故障频次、首次故障里程、当量故障数、实际行驶里程、试验平均车速、故障修理时间、维护时间、故障修理费用和维护费用等(见表E.2)。
	
 
	
		平均首次故障里程按式(2)计算,无故障行驶总里程按式(3)计算: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点估计值按式(4)计算,总试验里程按式(5)计算,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置信下限值按式(6)计算: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置信下限值也可按式(7)进行计算(定时截尾求置信下限时,应乘的系数K见附录F):
	
 
	
		试验报告应用文字和图表简明地编写,宜按以下顺序和内容:
	
 
	
		c) 试验对象(写明抽样方法、地点及抽样基数,列表说明试验车型号、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初驶里程、合格证号及编号等);
	
 
	
		d) 试验条件(包括车辆、载荷、道路、气象等条件及所用油料、里程分配等);
	
 
	
		g) 试验结果(包括行驶试验统计、故障统计、可靠性评价指标计算结果、拆检结果等);
	
 
	
		j) 试验组织(包括试验人员的姓名、职称、单位及分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