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基于某车型的动力电池布置方法

2021-09-12 23:21:30·  来源:电动学堂  作者:王彦平等  
 
文章来源: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引言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不断加速,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也在不断积累宝贵经验。纯
文章来源: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引言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不断加速,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也在不断积累宝贵经验。纯电动汽车研发是以总体架构设计作为导向,确定整车参数,而后细化设计发动机舱、乘员舱、下车体等策略。其中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作为三电系统之一,动力电池的布置也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某车型的布置经验,总结出一些规则型电池与异形电池的布置方法及优化方法。
2总体架构
根据某车型的总体架构策略,确定整车参数,其中包括人体坐姿、整车高度及地板高度等目标。本文所陈述的布置方法,是假设两种不同的车高方案,匹配两种不同的电池方案,车高带宽分别分布于1490mm~1500mm,1560mm~1610mm。
3电池空间设计
3.1针对1490mm~1500mm的车高带宽
由于车高限制,为了保证乘员舱的空间充足、人体坐姿舒适,底盘离地间隙就会被压缩到很小的范围。需要充分利用整车的现有空间,前、后排座椅下方、中通道的空间比较规整,且零部件少,使得这些位置成了挖掘动力电池布置空间的首选。这种布置方法充分利用了下车体空间,在不占用乘员舱空间、储物空间的前提下,达到紧凑布置的效果。这样挖掘出的电池空间多适用于异型电池,如“工”字型、“土”字型、“丁”字型等。
3.2针对1560mm~1610mm的车高带宽
由于车高较高,在保证人体坐姿舒适的前提下,可以得到良好的底盘离地空间。这样,充分利用底盘的大面积平整空间布置电池,完全可以满足整车的续航里程。这样的电池空间多适用于规则型电池,既减小了电池组的布置难度,也减小了电池壳的制造工艺难度。对于正向设计的车型,电池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排座椅下方的空间来叠加模组;对于燃油车改电动车的共平台车型,电池也可以充分利用原油箱的位置来叠加模组,达到外形规则、又可以增加电量的目的。
4电池优化思路
在完成电池空间的挖掘后,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细化方案,优化电池体积,见图3。
(1)优化体积:在满足续航里程的同时,以厚度最薄、体积最小作为优化目标。(2)优化容量:在满足电池离地的同时,以电量最大作为优化目标,见图4。(3)电池壳体:优化壳体材料、加工工艺,以质量最轻、占用空间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如带翻边的壳体,争取满足密封的同时,做到翻边宽度最小)。(4)电池内部:优化电池内部的模组及高压元器件布置,以缩小电池体积。
 
5电池布置校核
5.1在动力电池细节设计的同时,需同时考虑电池周边的安全因素
以某车型的布置研究为例,遵循下面的检查步骤。
[1]根据总体架构的定义,电池里地需要满足最小离地要求。
[2]电池与前排座椅下方地板最小安全间隙,推荐值≥5mm。
[3]电池与后排人体脚下方地板最小安全间隙,推荐值≥5mm。
[4]电池在举升过程中,与后排座椅下方地板的最小举升间隙,推荐值≥12mm。
[5]电池与后排座椅下方地板最小安全间隙,推荐值≥5mm。
[6]电池在举升过程中,后悬处于下极限状态(某车型的后悬为扭梁非独悬),此间隙为电池举升间隙校核项,推荐值≥12mm。[7、8、9、13、14、15]异型电池的凸图6包与座椅下方地板的最小安全间隙,推荐值≥12mm。
[10、12]电池在举升过程中,与中通道两侧钣金的最小举升间隙,推荐值≥12mm。
[11]占用中通道空间的电池与中通道Z向安全间隙,推荐值≥12mm。
5.2电池周边校核,见图6
(1)电池与制动硬管,需同时满足举升要求及安全要求,建议≥15mm。
(2)电池与手刹拉索,需同时满足举升要求及安全要求,建议≥15mm。
(3)电池高压线束插接件处,与周边(如副车架、车身大梁等)需满足总装插接要求(具体视插接件大小而定)。
5.3其他事项
(1)电池需满足感知提出的整车外部可视性要求,可视范围内无外露。
(2)布置时,综合考虑副车架、制动硬管、动力电池、手刹拉索、后悬架的装配顺序是否合理。
(3)关注制动硬管在电池和副车架之间的布置是否合理。
(4)手刹拉索的穿出位置,优先考虑中通道下方,如果间隙不足,其次选择座椅下方。
(5)燃油车改电动车的共平台车型项目,考虑电池后支架是否可以借用油箱安装点,尽可能保证车身改动量最小。
6结语
综上所述,动力电池的布置形式,其本质就是遵循总体架构方案,合理挖掘现有空间,充分利用整车空间,在乘员舱空间与电池空间的互相争夺博弈中寻求平衡。基本思路是整车空间利用最大化,在座椅下方、中通道空间内布置异型电池,在地板以下的平整空间布置规则型电池。充分考虑周边的安全因素,使得电池与各零部件合理布置。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