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VOC技术法规标准及体系研究

2021-04-15 10:56:35·  来源:《中国汽车综合测评技术研究报告(2020)》  
 
在用车过程中,车主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排放尾气、粉尘、可吸入颗粒物外,车内异味、电磁辐射、致敏物质等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中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
在用车过程中,车主的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排放尾气、粉尘、可吸入颗粒物外,车内异味、电磁辐射、致敏物质等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中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对车内环境健康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异味、VOC等方面,如车内的抗菌、抗病毒、过滤防护、空气净化、智能空调、药物香薰、驾乘人员体征监测等新技术,也已成为“健康车”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本期,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将从汽车健康测评的VOC维度出发,为大家分享国内外相关的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

01  国内VOC技术法规及标准体系

2004年7月,《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专家小组成立,开始进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2007 年颁布了测量方法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该方法于 2008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的采样点设置、采样环境技术要求、采样方法及设备、相应的测量方法及设备、数据处理、质量保证等内容。2011 年颁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该指南于 2012 年 3 月 1 日实施。GB/T 27630-2011 第一次规定了车内空气中常见的八种可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为国内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检测流程大致分为三步:
首先,将合格下线28±5d的车撕去表面覆盖物后打开车门、车窗、后备箱、内部储物格等,安装好采样装置后,静置于环境舱中,静置时间不低于6h。

其次,关闭所有门窗,受检车辆保持封闭状态16h后进行醛酮和VOC组分平行采样(车内空气及车外背景)。

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醛酮组分浓度,通过热脱附-气质联用仪分析VOC浓度。

02  国内外VOC法规限值比较

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作为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让车内空气质量有标准可依,但推荐性标准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约束力不强一直备受诟病。

国家环保部于2016年1月22日发布GB 27630-201X《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该标准将替代我国现行车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27630-2011,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出台乘用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国家,其他国家的标准或是行业自主举措,或是政府技术引导,抑或是后端市场召回。

征求意见稿还对部分污染物限值进行了调整。说它是史上最严车内VOC国标主要基于以下原因:首先这将是全世界第一个强制性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其次标准加严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物质的限值要求,虽然放宽了乙醛的限值,但仍低于国际上广泛认可的0.30 mg/m³安全阈值。我们从封闭阶段时间看,国标封闭16 h远高于韩国标准中的2 h,我们从管控物质的种类来看,也较韩国、日本的汽车VOC标准更严格。各国整车VOC限值及健康测评规定标准值对比见下表。

国内外VOC技术法规标准及体系研究
表1 各国VOC限值对比(mg/m3)
资料来源:GB 27630 征求意见稿

03  国内外车内气味标准体系

目前,国内外主机厂围绕气味性这一难题,加大投入研究,并建立了适用于自身企业的正向开发流程及标准,从产品开发初期选用低气味的材料,采用环保制造生产工艺,逐渐形成从材料至零部件至整车的管控体系。随着材料技术发展,低气味的材料已日渐受到主机厂及零部件供应商的青睐,在感官质量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现在,整车气味性必须进一步改善提升。气味最直接的反应为人的主观评价,尚未形成整个汽车行业的统一标尺。

车内的气味的管控不是生产一款完全无气味的车,而是令人愉快的味道,为此大多数主机厂都设有自己的气味团队,也有形象地称呼他们为“鼻子团队”。早在 1985年,奥迪汽车开发和质量保障就设有“鼻子团队”,他们的共性是都有一个敏感的鼻子。“鼻子团队”对某种材料能否在车内部件上应用有最终决定权。若某种材料不能通过“鼻子团队”的评估将被从采购清单中剔除。当然,成为“鼻子团队”的一员需要做出一定的牺牲,因为测试者必须始终保持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例如吸烟者就无法在鼻子团队中工作,因为他们的嗅觉会变得迟钝。测试者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呼吸道健康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次普通的感冒也会使团队成员不能胜任工作,即便使用鼻喷剂或滴露也无济于事。

国际上关于汽车领域的气味标准多用于零部件和内饰材料,参考零部件和车内内饰气味强度的划分方法,国内外也形成了多个整车车内空气气味强度的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德系将车内气味强度从好到差分为1~6级,1级最好,6级最差。健康测评、大众、福特、沃尔沃、奇瑞、长城、标致、上汽等企业标准参考了德系的气味评价法,气味强度等级与气味描述见表2。

国内外VOC技术法规标准及体系研究1
表2 气味强度等级与气味描述
资料来源:VDA270

美系将车内气味强度从差到好分为1~10级,1级最差,10级最好。参考该评价方法的车企主要有通用和吉利。

不同企业整车或内饰气味标准评价的差异见表3。

国内外VOC技术法规标准及体系研究2
表3 不同企业气味标准差异
资料来源:企业标准汇总

另外,长城、标致、丰田的企业标准还需要嗅辨员对气味类型做出评价。如长城标准要求嗅辨员对车内气味是否存在甜性、酸性、焦油味、刺鼻味、油味、芳香味等异味进行描述;标致在描述是否存在的基础上,还需要嗅辨员在若存在该味道时描述出对应味道的强度;丰田除了描述气味的味道外还要去嗅辨员描述诸如刺痛感、头的眩晕感、恶心、眼睛刺激、喉咙凉爽、让人昏昏欲睡等身体上的感觉。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