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舱内感知技术解析

2020-08-06 09:31:22·  来源:汽车电子与软件  
 
舱内感知技术(In-Cabin Sensing,以下简称ICS)
舱内感知技术(In-Cabin Sensing,以下简称ICS),通过检测追踪包括头部朝向、面部表情、视线方向、手势及肢体关键点等人体视觉特征,分析驾驶员及乘客的身份信息、意图和行为,同时关注驾舱内的人员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物品检测,致力于提供更安全、智能的车内体验。在这篇文章内,我们将介绍舱内感知技术。

功能应用

具体来说,ICS技术需要精确检测出驾乘人员的身份、性别年龄、五官、视线方向、头部朝向、手势、肢体关节点等信息以及他们的随身物品。通过对这些关键信息的检测,ICS技术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功能上,比如:驾驶员监控、乘客监控、舱内物品检测和驾舱人机交互。



ICS技术的一个核心应用就是驾驶员行为监测(Driver Monitor System, 以下简称DMS),监测并分析驾驶员的状态和行为,并提供对应的预警信息。其包含的主要功能有:疲劳分析、分神分析、动作分析(打电话、抽烟)等。



特征信息检测

DMS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是要得到面部的特征信息,例如:眼睛的位置以及张闭程度、嘴巴的位置以及张闭程度、耳朵的位置、面部的朝向等等。这些信息直接决定了整个算法的准确性。

在检测这些关键信息之前,首先需要完成驾驶员检测,实现画面中驾驶员的定位。我们采用的人脸检测算法经过实测,精度指标AP(Average Precision)高达97.4%。第二步分析五官特征,我们基于神经网络自主研发的脸部特征点回归网络,可以精确定位出脸部特征,比如眼睛、鼻子、嘴、眉毛等。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算法不仅仅只分析画面中的人脸,他还会根据自己分析到的人脸信息进行迭代、演进和修正,保证了算法对不同特性人脸的适应性。


检测算法能够适应不同人种、肤色

脸部特征信息是作为行为/状态分析的“原材料”。如果要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我们需要分析出一系列的外部特征表现,比如眼睛开合度的变化、眨眼频率的变化、打哈欠频率的变化、头部运动规律与节奏等。举个例子,我们会统计司机开车时间内正常的眼睛开合度。当他疲劳时,眼睛的开合度会在一个时间段内缓慢地逐步变小,这就是疲劳的典型特征。

视线追踪

我们ICS技术的亮点之一是视线追踪,利用摄像头分析眼球的成像信息,从而得到视线的朝向,从而精准地判断司机的注意力。


下面是我们的视线追踪Demo,从瞳孔中“发射”出的两条线就代表着视线方向。这是通过构建眼球的3D模型,得到视线的原点;再通过分析眼睛的成像以及光斑信息得到目标点。原点到目标点的连线就是我们的视线方向。

视线精度的误差我们能够控制在3-5度,这是因为综合利用了精确视线与鲁棒视线两种算法。当眼睛成像清晰、光斑稳定可见的时候,会采用精确视线算法以提升算法的精度;当成像模糊时我们采用稳定视线,通过牺牲精度的方式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以及不同场景的适应性。

• 精确视线:

视线矢量原点= 角膜虚拟球心 (由光斑推算得出)

精确度高但可获得性低

• 稳定视线:

视线矢量原点= 瞳孔中心 (由3D眼球模型推算得出)

精确度相对较低但可获得性高



红外补光灯照射人眼时,此时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面镜,红外灯的反射像会形成一个可见亮斑

同时,我们的算法可以支持不同光源条件下的识别检测,光源的变化会令司机的眼球形成亮瞳或暗瞳。当光源靠近成像装置的视轴时,会产生亮瞳现象,就和拍照时出现的红眼现象相同;反之会产生暗瞳现象,瞳孔的亮度比虹膜暗。



活体身份识别

活体身份识别是ICS的另一重要应用,系统需确认当前司机是否为车主,许多车队利用这一功能来加强对司机的管理。然而一些人会利用漏洞,通过照片等手段蒙蔽摄像头。

如Demo所展现,我们的算法能够识别照片、铜版纸、3D假人模型等,识别率达到99%以上,避免司机对系统进行干扰。

并且,我们的活体检测技术是非配合式的,也就是说不需要用户进行点头、摇头、眨眼、张嘴等动作就能完成活体的判断,在用户体验上来说节省了司机很多时间。



目前,这种驾驶员监控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了许多商用车队上,已为超过3万台巴士、物流车、网约车提供安全保障。在未来,ICS技术不仅可以完成对车内的人和物的监控,还将引领座舱的智能化变革。

ICS对车内驾乘人员和物品的检测、分析,可以看作是一种单向的行为;但在此基础上,驾驶员和汽车可以利用ICS技术进行交互,实现双向的沟通,这也是目前行业正在着力打造的产品。它可以通过驾驶员的视线、手势、头部动作等进行交互,比如通过视线方向开启空调,通过手势来切歌、静音等等。


驾舱交互的应用示范:小手一比,立马静音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