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车相撞为何还能平安无事?

2019-12-09 23:00:01·  来源:卫蓝之旅  
 
前段时间,北汽新能源在天津进行了全球首次电动汽车三车双重碰撞测试。在行业专家、各大媒体和用户代表的见证下,北汽新能源EX3历经十分严苛的测试考验,车身结
前段时间,北汽新能源在天津进行了全球首次电动汽车三车双重碰撞测试。在行业专家、各大媒体和用户代表的见证下,北汽新能源EX3历经十分严苛的测试考验,车身结构、电气安全和乘员伤害值全面满足要求,取得了行业领先的测试评价。今天,E妹儿将为你揭晓背后的故事!
 
敢为人先的破局者
 
本次试验的方案构思来自于真实还原十字路口的连环碰撞,A车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高速追尾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B车,而B车被撞后,又被通过路口的C车侧面撞击。
▲B车被A车以50km/h时速追尾后,又被时速50km/h的C车侧面撞击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北汽新能源碰撞安全团队决定用真车代替通常碰撞试验中所用到的移动壁障,涉及了追尾、侧面两种碰撞工况,难度与复杂程度远超想象。碰撞试验必须精确控制每辆车状态,在仅涉及到两辆车的试验中,撞击位置和速度的偏差都会带来不同的试验结果,当引入第三辆车之后,不确定性就更大,这也是为什么此次试验是全球首次的原因。新工况、新模式给碰撞安全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碰撞安全团队决定迎难而上,做敢为人先的破局者。
 
从接收到任务到项目执行只有四五十天的时间,周期非常紧张, 非常考验工程师的技术积累。 积累的深度决定项目的高度,确定试验方案以后,为保证实际试验后车辆结构完整性和乘员伤害值符合要求,团队借助CAE的手段着手进行三车碰撞的仿真工况搭建,以此进行高精度的仿真分析,同时修改和验证不断出现的新思路、新方法。 根据充分的计算和分析,团队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试验团队成员认真地分析仿真结果
试验论证用事实说话
 
虽已经过前期计算与分析,但毕竟前期论证只是基于理论层面可行性。试验能否顺利开展,还需考虑到试验场地、设备工况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这些又是一大挑战。
 
为此,项目领队李英杰多次奔赴天津中汽中心,与试验中心的工作人员沟通试验开展及实施方案。想起刚开始去中汽中心沟通时,李英杰笑着回忆说:“当时的关键词就是不确定性。”一开始中汽中心很担忧,在以往两车碰撞试验中,撞击位置和速度的偏差都会带来不同的试验结果,当引入第三辆车之后,不确定性就更大了。另外,被追尾的车辆内前后排放置的是用于考核侧面碰撞的测试假人,该假人价值昂贵,经过高速追尾碰撞后是否会对假人造成损伤,不确定性概率也非常大。
 
试验讲究用数据说话,针对第一个问题,李英杰拿出来早已准备好的预案,从整车试验状态、不同车辆牵引轨道控制以及脱钩点位置测算等角度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可行性。
由此制约因素仅剩第二个方面,对此双方都一筹莫展,只能求助假人供应商,询问能否用于被高速追尾的工况。“当时心里是特别忐忑的,如果试验假人不被允许用于测试该工况,那前期所有努力一下子就会化为泡影了。”李英杰说到,“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当对方的回电铃声响起答复到‘ 可以,基本没问题’,我紧紧地握住拳头,振臂大喊了一声‘yes!’。虽然距离最终结果还差很远,但那天整个人都是兴奋的。万事开头难,但我们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试验团队成员现场认真工作
 
全身心的ALL in
 
为了此次三车碰撞试验,在C35DB项目总PM张凯和项目总师许红军全力支持下,用最短的时间协调样车进行了摸底试验。此时距离正式试验仅不足三十天的时间。
 
由于是高速实车碰撞试验,如果细节处理不好,试验将会失败。通过前期仿真计算和几十余轮次台车撞击位置模拟,计算推导出追尾及侧面撞击位置。碰撞安全团队梁耕龙、火进和郭明明经过严谨论证,迅速做出决断,确认了最终实施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碰撞安全团队早早就到碰撞试验室进行前期准备。确认三辆车车体结构、约束系统等相关状态,进行车辆三坐标测量、假人定位、传感器布置等工作,单就针对不同车辆牵引轨道控制以及脱钩点位置的预发射过程就进行了多达4次演练,确保每一个细节的精准到位。
 
碰撞安全团队赵洪泽回忆到,“虽说试验设备的相关调试工作是中汽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我方提出需求并最后进行确认即可,但整个团队的人都没有离开过这里,大家都想随时了解进展,对任何试验参数,我们都要掌握和了解。”在这过程中,整车性能部、电池工程部、车身部、控制系统部、策略开发部、电子电器部、内外饰部、技术规划等团队合作越来越默契,对零部件状态的改善和验证也越来越完善。
 
决胜24小时
 
正式试验开始前的那个午夜,中汽中心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工作量大,中汽中心工作人员白夜两班倒,我们则在试验室里关注着每一个细节。从规划到试验,历时一个多月,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试验开始前的几小时,现场邀请到的行业专家、各大媒体以及用户代表,让每个人真实感觉到了实车碰撞试验室内中的“非常”热度。这一天,团队成员要完成各自的测试和车辆最终状态的确认工作,李英杰是这天在试验现场穿梭最多的人,作为本次试验现场负责人,他需要对每一个状态进行流程对接和技术确认,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我们的方案绝对没有问题”,试验开始前,李英杰对团队成员说到。
▲试验开始前
上午11点30分,陈上华、杨子发等领导及参与本次项目的所有人撤离到碰撞试验室安全地带,试验正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Ten、Nine……Three、Two、One、Zero”,随着现场巨大的倒计时播报声结束,两条牵引索道开始发出巨大的声响。随后现场发出巨大的碰撞声及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刺耳声响,车辆在巨大冲击力作用下发生严重的甩尾现象。在碰撞团队成员心里,短短几十秒时间仿佛被一帧一帧放慢了,大家焦急地等待着试验结果。
 
碰撞试验结束后,由于需要进行碰撞后电安全的测试,任何人无法靠近测试车辆。团队成员聚集在能观测到车辆最近的地方集体讨论,“车体结构部分,车门、B柱门槛等位置变形较小,前后门门框试验后状态稳定,乘员舱完整性极好,乘员生存空间得到有效保证”,“侧气帘起爆正常,对头部进行了有效支撑,未偏出车窗平面”。大家情不自禁的喊道: “稳了!试验基本成功了!”团队成员如释重负,紧皱的双眉微舒,笑容挂上了脸庞。经过严格的测算与审核,下午官方公布的试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试验后现场
 
成功属于新能源的奋斗者
对技术的敬畏和执着追求以及多年技术上的深层积累,是碰撞安全团队获得力量的源泉。“全球首次”的背后是北汽新能源研发工程师们怀揣梦想无怨无悔的奉献。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成功属于奋斗的人。
回来的路上,工程师们笑得合不拢嘴。“想啥有啥,要啥给啥,咱还能说啥,好好干呗!”身处“鼓励创新、包容试错”的公司是工程师的幸福。与“卫蓝梦”的大梦想相比,本次试验只是一个小小里程碑。但世界上没有简单的“全球首次”,北汽新能源选择了一次惊天动地的“全球首次”,这就是卫蓝人无畏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
工程研究院 陈霏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