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自动驾驶新规:试验车不得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

2025-10-11 09:15:19·  来源:汽车测试网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了4项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地方标准,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及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两大核心领域。

据介绍,四项标准分别是《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1部分:乘用车》《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2部分:无人配送车》《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 第6部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 第7部分: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技术要求》。

图2 北京市地方标准《自动驾驶车辆封闭试验场地技术要求》发布(来源:汽车测试网)

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1部分:乘用车》重点针对测试安全与精度提出严格要求。标准明确规定,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乘用车不得发生碰撞、刮擦、脱离道路等各类交通事故,也不得出现碾压实线等违法行为。在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时,车辆应具备光学、声学或触觉等多模态提醒手段,并采取必要的安全应急措施。车辆行驶应保持稳定,不得有明显晃动或偏离方向;停车或起步时溜车距离应小于30厘米,测试过程中不得因不明原因停车。

此外,该标准结合北京智能网联产业特点,新增了无人化试验、车云通信测试及V2X通信安全性测试等前沿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封闭场地测试的安全与功能验证体系。

图3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规划示意(来源:新出行)

在《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 第2部分:无人配送车》中,标准特别结合北京“无人配送城市”建设目标,设置了非机动车道标志标线识别、机非隔离护栏响应、密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互、路侧公交车站冲突避让等场景项目。针对“行人自遮挡物前横穿”(俗称“鬼探头”)与非机动车违章切入等紧急工况,要求试验车辆不得与目标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碰撞,以验证无人配送车在复杂城市环境下的应急避险能力。

这类无人配送车辆主要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机构的智能运载设备,融合通信与网络技术,在非机动车道或机非混行车道上实现自动、安全行驶,用于商超、外卖、快递等末端配送任务。

在基础设施层面,《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 第6部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提出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漏洞与恶意程序防护、入侵检测与防御、密码支持等关键要求,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

与此同时,《第7部分: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技术要求》则规范了摄像机、雷达、通信单元、边缘计算等路侧设施与运维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确保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控性与安全性。

北京此前已形成多层次的自动驾驶测试体系。顺义、经开区、海淀等地建有封闭测试场,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1300公里,具备超2000万个虚实结合测试场景。封闭场地试验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到上路前的关键环节,是保障车辆基础安全与系统可靠性的核心节点。

目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三期工程,计划扩展至约500平方公里,并逐步实现“车、路、云、图一体化”体系联动,为L4级以上自动驾驶提供制度与技术支撑。

在制度层面,《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已于2025年4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建立了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等分级管理体系,明确测试申请、牌照管理、安全评估等程序,为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运营提供法律依据。

与此配套的《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细化了管理标准,要求试验车辆在封闭场地完成规定里程的自动驾驶测试,测试驾驶员需接受不少于50小时的专业训练,并通过实车操作考核。

该细则还对测试车辆批次、测试里程上限及测试路线审批等进行了规范化设计,为企业提供更明确的安全准入机制。

总体来看,北京此次发布的4项地方标准,涵盖了从车辆级安全控制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的全链条内容,既强调试验过程中“零事故”的安全底线,也强化车路协同、云端安全、系统运维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