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的未来:对比我国与国外的标准法规

2023-06-20 17:13:51·  来源:汽车测试网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与机动车的碰撞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巨额的经济损失。由此,行人的道路安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将行人保护纳入法规体系,旨在通过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降低行人伤亡率,提高行人在道路交通中的安全性。

欧洲和日本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达地区,其在行人保护方面的标准法规发展尤为领先。不仅制定了详尽严谨的行人保护标准法规,如GTR 9、UN R127、ISO 14513等,而且其汽车制造业也积极响应,进行了大量有关行人保护性能的研发工作。日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汽车行业积极投入研发资源,以满足和超越国家设定的行人保护标准。

然而,尽管中国已经发布了行业推荐性的行人保护标准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以及QC/T 938-2013《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但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在行人保护标准法规的实施效果和广泛性上仍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实施力度上,也体现在整体的行人保护观念和汽车行业对行人保护性能研发的重视程度上。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和对比欧洲、日本与中国在行人保护标准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上的异同,揭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为我国进一步提高行人保护标准,减少交通事故,保障行人安全提供参考和启示。 

图片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分布情况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图片来源:CIDAS

图片

国外行人保护标准法规的概述

在全球范围内,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对行人保护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早在多年前便将行人保护纳入了法规体系中,并不断对其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提升行人的交通安全性。

在欧洲,为了提高行人保护,欧盟于2003年和2005年分别颁布了两阶段的行人保护法规。首阶段主要规定了汽车前端的行人保护要求,强调在设计汽车时要减少对行人头部和腿部的伤害。第二阶段法规进一步细化了要求,对汽车引擎盖、挡风玻璃等对行人伤害较大的部位进行了特别规定,并要求新的汽车设计必须符合这些要求。此外,欧洲还采用了包括GTR 9、UN R127、ISO 14513等在内的多种国际标准,以确保各国在实施行人保护法规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同样,日本也对行人保护标准法规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实施。2005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全新的行人保护法规,这是全球首个涵盖儿童行人保护的法规,该法规着重关注儿童行人的保护,对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日本在行人腿部评价方面,从2011年开始,逐渐采用柔性下腿型FLEX-PLI替代传统的TRL刚性下腿型,以更准确地模拟行人在碰撞中的伤害情况。

总的来说,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他们都积极推动行人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在国内落实了一系列行人保护的法规措施,也积极参与了全球性的行人保护标准的制定,为全球行人保护工作树立了标杆。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期提高我国的行人保护水平,保障广大行人的生命安全。

图片

中国行人保护标准法规的概述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行人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家和行业层面,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行人保护的标准法规,企图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行人伤亡。

在我国,关于行人保护的相关标准首次由国家标准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规定,此后在2013年,又发布了行业推荐标准QC/T 938-2013《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这两个标准均旨在提升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性能,其中,GB/T 24550-2009规定了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的一般技术要求,QC/T 938-2013则给出了满足这些要求的测试程序和方法。

虽然这些行人保护的标准和法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的强制性法规相比,仍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交通事故的特点,行人与机动车的碰撞事故发生的几率高,行人伤亡人数占比也高。因此,对于行人保护问题,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人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总的来说,我国在行人保护标准法规上的工作虽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行人保护水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图片

国内外行人保护标准法规的对比

在对比中国和欧洲、日本等地区的行人保护标准法规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关键的差异和启示。

(1)国外行人保护现状

欧洲、日本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在法规体系中明确包含了行人保护,并从2011年开始逐步使用FLEX-PLI柔性下腿模型替代了之前使用的TRL刚性下腿模型来对行人腿部的保护进行评估。在欧洲、日本、俄罗斯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行人保护已经被设定为强制性的检验项目,涉及的行人保护法规和标准包括GTR 9、UN R127和ISO 14513等。

国际汽车品牌在研究车辆对行人碰撞保护性能方面起步早,相对国内汽车品牌,其行人保护开发和测试的能力较强。他们生产的汽车不仅满足UN R127对车辆行人保护性能的要求,而且在新车评价中也能取得良好的星级成绩。据统计,在过去两年的国际汽车市场上,配备有主动弹起式发动机罩系统的车辆比例超过20%。

(2)我国行人保护现状

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与机动车的碰撞事故发生率高,行人的伤亡比例也高。根据CIDAS的统计数据,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弱势道路使用者与汽车的碰撞事故约占80%,其中行人与汽车的碰撞事故约占20%,在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中,行人的死亡人数约占30%。

为了减少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伤害和提高汽车对行人的保护,我国于2009年发布了推荐性的行人保护标准GB/T 24550-2009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然后在2013年,我国又发布了行业推荐标准QC/T 938-2013《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国内汽车企业正在积极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新推出的车型基本上都能满足GB/T 24550-2009的标准要求,表现出一定的行人保护研发能力。

图片

总结

综合分析,国内外行人保护标准法规对比揭示出,在行人保护工作中,我国仍有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严格法规制度,前瞻性的技术评估方式,和对行人保护工作的持续关注和投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行人保护标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提升:

增强标准的实施力度和覆盖面,使所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都能满足行人保护的基本要求。

进一步细化标准和法规,对汽车的各个部分,特别是对行人伤害较大的部分,提出更具体的设计和制造要求。

加强对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升我国汽车企业在行人保护性能研发上的深度和广度。

建立行人保护评价体系,对在市场上销售的汽车进行行人保护性能的评价,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汽车企业提高行人保护性能。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行人保护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对行人的伤害,为构建安全、顺畅、绿色、高效的交通环境做出贡献。 

分享到:
 
反对 1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