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技术 > 正文

自动驾驶之毫米波雷达

2020-05-14 00:16:53·  来源:汽车学堂Automooc  
 
毫米波雷达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超强能力,可穿透尘雾、雨雪、不受恶劣天气影响,且价格低廉,成为了汽车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传感器之一。1.全天候工作的能力毫米波
毫米波雷达“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超强能力,可穿透尘雾、雨雪、不受恶劣天气影响,且价格低廉,成为了汽车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传感器之一。
 
1.全天候工作的能力
毫米波(Millimeter-Wave,缩写:MMW),是指长度在1~10mm、频率在10GHz~200GHz的电磁波,由于其波长在毫米量级,因此处于该频率范围的电磁波也被工程师们称为毫米波。
根据波的传播理论,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强,但在传播过程的损耗也越大,传输距离越短;相对地,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传输距离越远。
所以与微波相比,毫米波的分辨率高、指向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探测性能好。与红外相比,毫米波的大气衰减小、对烟雾灰尘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受天气影响小。这些特质决定了毫米波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
为了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同时要解决摄像机测距、测速不够精确的问题。工程师们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毫米波雷达作为测距和测速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不仅拥有成本适中的有点,而且能够完美处理激光雷达所处理不了的沙尘天气。
2.毫米波雷达的检测原理
 
毫米波雷达的工作路径
毫米波雷达测距原理很简单,就是把无线电波(毫米波)发出去,然后接收回波,根据收发的时间差测得目标的位置数据和相对距离。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公式为:s=ct/2,其中s为目标距离,t为电磁波从雷达发射出去到接收到目标回波的时间,c为光速。
毫米波雷达测速是基于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原理。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也就是说,当发射的电磁波和被探测目标有相对移动,回波的频率会和发射波的频率不同。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信号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信号频率。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如此,通过检测这个频率差,可以测得目标相对于雷达的移动速度,也就是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
3.毫米波雷达的分类
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毫米波雷达主要有3个频段,分别是24GHz,77GHz和79GHz。不同频段的毫米波雷达有着不同的性能和成本。
 
短距离雷达:24GHz频段
如上图所示被标注了橙色框的Corner radar和Rear radar,就是频段在24GHz左右的雷达。
处在该频段上的雷达的检测距离有限,因此常用于检测近处的障碍物(车辆)。图中的这4个角雷达,能够实现的ADAS功能有盲点检测、变道辅助等;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常用于感知车辆近处的障碍物,为换道决策提供感知信息。
长距离雷达:77GHz频段
如上图所示,被标注为绿色框的Long-range radar,即为频段在77GHz左右的雷达。性能良好的77GHz雷达的最大检测距离可以达到160米以上,因此常被安装在前保险杠上,正对汽车的行驶方向。如下图右下角的棕色区域,为特斯拉AutoPilot 2.0中所配备的长距离毫米波雷达,及其感知范围。
长距离雷达能够用于实现紧急制动、高速公路跟车等ADAS功能;同时也能满足自动驾驶领域,对障碍物距离、速度和角度的测量需求。
长距离雷达:79GHz频段
该频段的传感器能够实现的功能和77GHz一样,也是用于长距离的测量。
根据公式:光速 = 波长 × 频率,频率更高的毫米波雷达,其波长越短。波长越短,意味着分辨率越高;而分辨率越高,意味着在距离、速度、角度上的测量精度更高。因此79GHz的毫米波雷达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毫米波雷达相比于激光有更强的穿透性,能够轻松地穿透保险杠上的塑料,因此常被安装在汽车的保险杠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具备ACC(自适应巡航)的车上明明有毫米波雷达,却很难从外观上发现它们的原因。
 
4.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
毫米波雷达应用在无人驾驶领域,有三大挑战。
挑战1:数据稳定性差
乱且不稳定的数据,是工程师面临的大挑战。数据的不稳定性对后续的软件算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挑战2:对金属敏感
由于毫米波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对金属极为敏感,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会发现近处路面上突然出现的钉子、远距离外的金属广告牌都会被认为是障碍物。一旦车辆高速行驶,被这些突然跳出的障碍物干扰时,会导致刹车不断,导致汽车的舒适性下降。
挑战3:高度信息缺失
毫米波雷达的数据只能提供距离和角度信息,不能像激光雷达那样提供高度信息。没有高度信息的障碍物点会给技术开发带来很多挑战。
5.产业
由于自动驾驶技术尚在研发初期,对于成本把控较严,所以毫米波雷达产业暂时迎来了飞速的发展。近两年,随着ADAS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毫米波雷达已成为汽车的标配。
 
在毫米波雷达生态链主要有四个环节,分别是芯片、模块、方案商及整机厂商。在目前的整机市场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企业,通过实现77GHZ毫米波雷达的量产,与国内整车厂展开合作,占据了市场的极大部分份额。
 
芯片(MMIC)
毫米波雷达的核心芯片来自国外厂商,几乎被他们垄断。从毫米波雷达芯片国内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国际市场主要被恩智浦(NXP)、英飞凌、德州仪器(TI)等芯片设计公司占据。
代表厂商:得捷电子、富士通、飞思卡尔、英飞凌、安森美、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
 
雷达天线高频PCB板材
 
毫米波雷达天线的主流方案是微带阵列,简单说将高频PCB板集成在普通的PCB基板上实现天线的功能,需要在较小的集成空间中保持天线足够的信号强度。
目前雷达天线高频PCB板由沪电股份、Rogers(罗杰斯)、Isola、Schweizer(施瓦茨,目前沪电股份持有公司19.74%股权)等少数公司掌握。
美国、欧洲和日本在车载雷达技术和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被博世(Bosch)、大陆集团(Continental)、天合汽车集团(TRW)、法雷奥(Valeo)、海拉(Hella)、德尔福(Delphi)、电装(Denso)、奥托立夫(Autoliv)、富士通(Fujitsu)等厂商垄断,77GHz毫米波雷达,只有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TRW、富士通天、Hitachi等公司掌握。
中国第一批做毫米波雷达的创业企业,大多都成立在2014-2016这几年,团队往往是科研背景、军工背景、或供应商跳槽创业背景。比如海归派:森思泰克、杭州智波。科研院所派:行易道、南京隼眼、苏州安智、苏州豪米波。实业转型派:深圳安智杰、深圳承泰、湖南纳雷。还有依莱达、德赛西威、木牛、雷博泰克、深圳卓颖。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