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活动 > 正文

“2018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学术大讲堂”顺利召开

2018-10-12 23:23:24·  来源:中国汽研  
 
2018年10月12日,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2018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学术大讲堂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汽车电

2018年10月12日,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2018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学术大讲堂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顺利召开。

重庆市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徐青、中国汽研总经理万鑫铭、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兆祥、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副主席郑军奇、IMT-2020(5G)推进组蜂窝车联(C-V2X)工作组组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组主席葛雨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副总工王洪博、上汽技术中心资深EMC主管王洪武、长安智能化研究院资深EMC主管郭迪军、德国哥根廷大学归国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朱孔林出席了会议,中国汽研EMC检测部副部长雷剑梅主持会议。

本次学术大讲堂由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主办,中国汽研、重庆市汽车电磁兼容性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围绕整车EMC正向开发技术、零部件EMC管控技术、智能网联汽车EMC评测技术、车内电磁环境与人体健康、EMC仿真技术五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旨在促进汽车EMC关键技术和汽车通信跨界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内汽车EMC技术和研发能力,倾力打造一个推动本领域技术进步、完善测评体系、培养专业科技人才、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会议聚集了包括整车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高校专家学者在内的百余位嘉宾参与。 

重庆市委科技工委副书记徐青女士为大会致辞。她指出,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重庆市汽车电磁兼容性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办的本次电磁兼容学术大讲堂为全国从事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研发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展现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的舞台,同时也为与会各位提供了面对面交流和探讨行业痛点和技术问题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形成了业界同仁们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汽研总经理万鑫铭先生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汽研目前的发展状况及资源配置。他指出,中国汽研一直秉承着“为汽车工业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的使命,以建立可形成技术服务能力为牵引的先期技术创新平台为导向,以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行业、引领汽车行业为宗旨,打造我国汽车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验室目前已构建了有一支由固定研究人员和流动研究人员组成的高水平研究团队,相关科研设备、仪器资源充足。其中整车半消声室、全消声室、异响试验室、多角度整车碰撞试验室、碰撞用假人、10米法电波暗室等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受到汽车企业、用户的广泛好评。 

实验室主任邓兆祥先生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国家一系列科技计划改革方案以及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出台,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夯实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需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在学科、领域和行业产业中的影响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创新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学科引领中心、科学知识传播普及和成果转移中心。基于此,实验室创新性提出开设学术大讲堂系列活动,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到实验室进行技术交流,真正打造百花争艳、百家齐鸣的景象。

中国汽研EMC检测部设计开发科科长陈立东先生针对“汽车电磁兼容开发技术及行业应用”做了报告。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副主席郑军奇先生认为产品的EMC性能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有限个特定的设计参数决定的,这些参数犹如产品的EMC性能密码。然而EMC设计风险评估技术就是一种能解开EMC性能密码的技术。他建立在产品EMC设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通用的风险评估手段对通过对优点、缺陷与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可以预测产品EMC测试的通过率,也可以评价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EMC表现。针对“设备EMC性能密码探索与应用”做了报告。

中国汽研EMC检测部副总工程师雷剑梅女士提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EMC评价测试”,面向用户体验的EMC评价测试通过客观指标反映主观体验,解决了整车自兼容工况下的体验评价问题,也解决了电磁抗扰环境下无法进行体验类评价的问题,且车速可重复性更好。上汽技术中心王洪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葛雨明、中国泰尔实验室王洪博、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朱孔林等针对汽车智能网联及仿真方向做了专题报告,重庆长安汽车郭迪军、恒创技术有限公司杨志奇等针对汽车整车电磁兼容技术开发与案例分析专题做了专题报告。

会议休息期间开展了智能网联EMC评价测试、屏蔽线束和连接器测试展示与相互交流活动,全体参会嘉宾一起在中国汽研合影留念。

会议议题丰富,反响强烈,来自汽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示了自身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专家深入交流讨论,现场气氛融洽。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