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58对倒车监控系统的要求(下)

2025-09-24 09:11:40·  来源:智驾小强  
 

1.R158法规背景意义

2.R158法规的技术要求

3.R158法规认证测试要求

3. R158认证测试要求

3.1 近距离后视野测试

3.1.1 试验环境要求

光照:试验光照均匀分布,试验车顶外表面中心处光照强度在7000lux~10000lux之间。

温度:试验车内部温度处于15℃~25℃之间。

胎压:主机厂推荐的胎压。

车辆负载:主机厂宣称的载荷范围内。

悬架:车辆悬架如果可调节,则应调置最恶劣的情况下。


3.1.2 搭建近距离后视视野试验场景

使用水平仪、卷尺、铅锤、粉笔等工具,按照下图所示的近距离后视野边界面的限制要求摆放测试目标物。


图片



所用圆柱高0.8m,直径0.3m,第一排圆柱上应有0.15m×0.15m补丁,该补丁应该可以从圆柱最低端到圆柱最顶端上下移动,且补丁的颜色应与圆柱其余部分和地面形成鲜明对比。

a)试验目标A、B、C的中心位于距离与车辆最后端表面相切的横向垂直平面0.3m的横向垂直平面上;

b)试验目标D、E、F的中心位于距离与车辆最后端表面相切的横向垂直平面1.5m的横向垂直平面上;

c)试验目标G、H、I的中心位于距离与车辆最后端表面相切的横向垂直平面3.35m的横向垂直平面上;

d)试验目标B、E、H的中心位于通过车辆纵向中心线的纵向垂直平面上;

e)试验目标A、D、G最外侧处于与车辆左侧最外表面相切的纵向垂直平面上;

f)试验目标C、F、I最外侧处于与车辆右侧最外表面相切的纵向垂直平面内。

3.1.3 各排目标物检测

a)针对第一排立柱(A、B、C),可旋转圆柱并上下移动补丁,同步观察屏幕影像页面,使得影像页面中尽可能展现最多的测试区域视野。


b)第二,三排测试目标物(目标物D、E、F、G、H、I)需要在屏幕中完全显示。


c)每个立柱的可见性应该逐一测试,也可一排立柱同步测试,测试结束后对应的立柱可移除。


图片


3.1.4 系统可用性(激活时间)检测

测试条件:测试车辆停好后下电,静置至少30分钟,确保所有电子系统均已关闭;允许试验人员或设备位于车辆内;确保车辆挡位处于空挡或前进档;试验可从打开主驾车门开始,一旦车门打开,它应当再次关闭。

测试步骤:

a)激活车辆(点火启动),同时启动第一个计时器。

b)等待至少6s后,通过档位选择倒车模式开启倒车事件。如果车辆激活6s后还不能进入倒车模式,可以适当延时,但倒车事件应在技术上尽快开始。

c)拔杆进入倒车的动作时同步激话第二个计时器,第二个计时器的激活时间不能晚于车辆进入倒车模式或进入倒车档位的时间。

d)记录第二个计时器的响应时间,该响立时间在数值上等于第二个计时器从激活到屏幕上后视视野完全展现的时间。

e)第二个计时器的响应时间小于2.0s时本项认证通过。

3.1.5 目标物尺寸检测


图片


如上图所示,以H点为坐标原点,整车三坐标方向不变,建立测试参考点的相对坐行系。各测试参考点在该坐标系下的点位坐标为:

H点 (0,0,0);

前视眼睛的中心Mf点位于H点后方96mm,上方635mm处,(-96,0,635);

下眼眶中心I点位于H点后方96mm,上方620mm处,(-96,0,620);

头/颈关节定位中心J点位于Mf后方100mm,H点垂直上方588mm处(-196,0,588);

J2为J点正上方与Mf平齐的点(-196,0,635)。


在头/颈关节中心J与车辆座椅配置不兼容的情况下,调节驾驶员座椅至纵向调节范围的中点。如果座椅无法调节至纵向调剂范围的中点,应使用最接近中点后方的调节位置。


图片



找参考点:

a)摆放人机假人装置HPM并搭载摄像设备,使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调试,并记录各测试参考点在三坐标测量仪下的空间三位坐标,使各测试参考点满足上文定义的相对坐标要求。


b)使人机假人装置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年座椅中,以装置左右跨点标记连应线的中点为实际H点。使用三坐标测量仪记录该点的空间坐标,设为相对坐标的零点(0,0,0)。


c)将一个35mm 或更大焦距的照相机安装到人机假人装置的躯干杆上。通过局整使照相机图像平面的中心点(光圈进光中心点)与Mf点重合。


d)调整人机假人装置, 使得Mf点可以以J2点为球心,以 100mm为半径旋转。


e)旋转Mf点,直到Mf点对准显示器后视图中心(与后视影像的中心点最近),记此时的Mf 点为Mr(旋转的眼中点) 点。


f)标记后视影像的中心点,记录其相对坐标。如果后视影像成像区域仅占显示屏的部分区域,则仅标记该成像区域的中心点。


测试步骤:

a)摆放近距离后视野测试中第三排测试目标物(G、H、I);


b)将直尺粘贴在后视野图像的底部,其方向与测试圆柱的中轴线垂直;       

c)用相机拍摄影后视影像显示屏,拍摄的照片需要包含粘贴的直尺、屏幕边框和整个后视影像区域;


d)测量照片内直尺50mm刻度对应的轮廓的长度,记为dm;


e)测量照片内三个测试目标物水平方向的长度,分别为dg、dh、di。


数据计算:

比例系数S_scale=dm/50mm。


确定从旋转的眼中点Mr到后视图像中心的实际距离,将该视野距离定义为a_eye。


测试目标物的成像视野角度为Θi,则


图片



分别计算出G、H、I三个目标物的视野角度,每个目标物的视野角度均不能小于3',三个目标物的平均视野角度不能小于5'。

3.1.6其他检测

默认视图检测:在任一倒车事件开始时,后视影像系统必须默认显示后视图像,并且无视驾驶员之前的视野方向选择。


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如果后视影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可调整,则操作手册需要给用户提供相关信息。


视图覆盖(弹窗)检测:后视野视图如果存在覆盖,覆盖视图应仅显示与后方驾驶相关的视觉信息或与安全相关的信息。不允许在所需视野中出现其他任何目的视图覆盖或弹窗。


图片



仅当驾驶员要激活后向驾驶相关功能或安全相关功能(例如清洁镜头或激活拖车挂钩视图)或在此类环境中需要特定信息时,才允许手动激活覆盖视图。驾驶员需要能自行选择关闭覆盖视图。        

不激活检测:后视图像在倒车事件期间应保持可见 (激活),直到驾驶员修改视图,或车辆档位不再处于倒车位置或倒车事件完成。

(a)当车辆不再向后移动时,可以手动关闭视图。当车辆又开始向后移动,被关掉的后视图像需要立即显示。

(b)当车辆有多个后视野或后部探测的方式,且正在同时作用时,可以关掉其中之一。
        

自动变换视图:当存在碰撞风险时,视野可能会发生变化并聚焦在碰撞区域。应提供相关证明,说明这种视野的改安提高了安全性。


当车辆以一种弯曲的轨迹倒车时,视野可以随着车辆轨迹而变化。


图片



故障警示:倒车后视野系统的“不工作”应能被驾驶员识别(警告指示、显示信息、黑屏、状态指示器等),这些信息需要在用户手册中提供给驾驶员,并进行相应解释说明。

3.2 后方探测系统测试

3.2.1 试验条件

 a)测试期间,环境风速不应超过1m/s,环境温度应为20±5 °C,湿度应为60±25%,不应有雨雪天气。

b)测试应在平坦干燥的沥青或水泥地面进行。    


c)测试不应受到来自任何墙壁、附属试验设备或其他环境物体的反射声波或电磁波影响。

3.2.2 试验准备

应使用一个试验对象。从后边缘到试验对象的距离和试验对象的位置可以由主机厂选择,以确保探测到试验对象。


图片



试验对象应位于后方水平区域的可探测网格内,初始状态的试验车辆应附带处于开启状态的探测系统(由制造商在用户手册中声明),且应处于驻车条件。此处的驻车条件是指在车辆装备自动变速箱的情况下选择P(驻车)档,并且在车辆装备手动变速箱的情况下选择N档并且驻车制动已启用。

3.2.3 探测范围检测

探测范围:在与车宽一致的车辆后部最外侧点的0.2m至1.0m探测区域范围内。以车宽(不舍取整:1.67m取1.7m,1.74m取1.8m,车宽奇数:纵轴中心线上放置测试物体;车宽偶数:以纵轴中心线为基准,两侧放置测试物体)为界,在上述区域内做0.1mx0.1m的网格,并在网格上放置测试物体。示例如下:


图片


后方水平范围所需的最小探测率应如下:

0.2m到0.6m的探测区域为A1,要求探测总数大于90%;

      

0.6m到1.0m的探测区域为A2,要求探测总数大于87%。


不应有大于2x2网格构成正方形的区域未检测到被测物体。


图片



对每个试验对象进行一次探测试验,连续超过5s发出预警,判定为探测到试验对象。若某个位置未检测到探测对象,根据检测机构和主机厂达成一致,在5次试验中有4次发出预警的情况下,可判定为探测到试验对象。

3.2.4 响应时间检测

测试车辆停好后下电,静置至少30分钟,确保所有电子系统均已关闭;允许试验人员或设备位于车辆内;确保车辆挡位处于空挡或前进档;试验可从打开主驾车门开始,一旦车门打开,它应当再次关闭。


a) 在要求的探测区域内安放试验目标;


b)激活车辆(点火启动),该动作应启动第一个计时器;

       

c)等待至少6s后,通过档位选择倒车模式开启倒车事件。如果车辆激活6s后还不能进入倒车模式,可以适当延时,但倒车事件应在技术上尽快开始;


d)拔杆进入倒车的动作时同步激话第二个计时器,第二个计时器的激活时间不能晚于车辆进入倒车模式或进入倒车档位的时间;

       

e)记录第二个计时器的响应时间,该响立时间在数值上等于第二个计时器从激活到声学/触觉报警信号可用的时间;


f)第二个计时器的响应时间小于600ms时本项认证通过。

3.2.5 故障警示检测

后向探测系统的故障应能被驾驶员识别,这些信息需要在用户手册中提供给驾驶员,并进行相应解释说明。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91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