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2026版E-NCAP:碰撞保护规程解读
2026版E-NACP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比2023版E-NCAP将有较大变化,开发难度有所增大,但通过合理的配置策划,布置设计,参数匹配等仍可获得理想的得分。
日前,E-NCAP2026版发布1.0版本。新版评价规程从测试方法到评价方案上均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开发难度增大。
碰撞保护板块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后碰和行人保护四个子模块,板块总分100分,2026年五星得分率要求为80%。

图1 2026版E-NCAP碰撞保护评价内容
2026版E-NCAP碰撞保护主要变化包括:
一、前碰

图2前碰评价项
1、FWDB
主要变化:整车正碰由50FRB变为35FWDB,刚性墙前增加可变形蜂窝铝壁障,副驾变为THOR假人,考察老年人伤害,假人伤害限制变化,女性假人下肢由监测改为评价项,同时主副驾单独计分。

图3 不同年龄假人胸部伤害指标
开发重点
① 前期开发中需注意仪表板下护板造型及强度,避免女性假人小腿伤害超过低性能限值。
② 女性及THOR假人高性能指标降低,低速工况下点火标定时间可能存在延迟,需合理匹配约束系统参数。
2、MPDB
主要变化:整车MPDB副驾由HIII50分位变为HIII05分位,女性假人增加小腿考察,同时主副驾单独计分。
开发重点
① 前期开发中需注意仪表板下护板造型及强度,避免副驾女性假人小腿伤害超过低性能限值。
3、滑台及虚拟测评
主要变化:正碰乘员多样性通过滑台试验结合虚拟测评进行测试,并首次引入HBM人体模型进行虚拟测评监测,乘员多样性考察35km/h,50 km/h,56 km/h三种不同碰撞速度下假人伤害,使用 HIII 05F、50M、95M三款假人进行乘员多样性虚拟测评。

图4滑台及虚拟测评矩阵
开发重点
① 正面碰撞虚拟测评提供HBM相关数据将作为虚拟得分的前提条件,未提供HBM数据,虚拟测评得分减半。
② 脉冲来源,35kph:碰撞波形来自正式整车碰撞试验;50kph:碰撞波形来自ECE R137 正面碰撞试验;56kph:碰撞波形来自其他NCAP 56kph的碰撞试验或碰撞波形来自整车56kph正面碰撞仿真波形或采用标准波形代替。

图5 56kph标准波形
1. 如果无法获得56km/h的数据,则必须使用由Euro NCAP定义的通用的高严重性波形。
2. 通用波形是“最坏情况”,必须比欧洲NCAP在50km/h MPDB测试中观察到的更严重。若非如此,所有严重性较高的VTC数据将不会获得任何奖励。
③ 恶劣工况:56km/h主副驾采用95分位假人时易发生击穿现象,需重点匹配高速工况下大假人击穿问题。
④ 若在整车和滑台中假人小腿伤害未超过低性能值,在虚拟测评三工况假人小腿默认满分,因此需重点关注滑台试验中副驾女性小腿伤害,前期开发中需注意仪表板下护板造型及强度,尽量避免小腿伤害超标。
⑤ 由于正面增加乘员多样性评价,对安全配置有一定的要求,需根据实际车型脉冲以及开发目标,合理配备自适应安全带,自适应气孔气囊,自适应拉带等高性能约束系统产品。
二、侧碰

图6 侧碰评价项
1、O2O
主要变化:O2O现作为评价项非罚分项。柱碰试验中增加翻滚要求,同时增加气帘保压要求。

图7翻滚要求
开发重点
重点注意远端气囊保护范围。
2、远端滑台及虚拟测试
主要变化:需进行8个虚拟测评,增加偏转角度和座椅位置的变化,同时精度考察变为随机抽取,随机在标准载荷工况和鲁棒性工况中各选取一个。所选的两个工况必须同时涵盖AE-MDB和POLE两种载荷情况。
开发重点
需要进行两次滑台试验及对标,需提前规划远端滑台试验时间及轮次。
三、假人伤害评价方式
主要变化:
1、得分计算由线性插值变为色带评分。假人伤害评价区间按高、低限值三等分,得分色带分别为绿色、黄色、橙色、棕色、红色,对应的得分比例分别为100%、80%、40%、20%、0%,得分比例基于假人身体部位的最高得分。

图8 色带方案
2、OEM可以向Euro NCAP秘书处提供基于CAE或内部测试数据的详细车辆保护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会用于车辆评级。此数据必须在任何测试准备开始之前提供给Euro NCAP秘书处。
Euro NCAP将通过全尺寸测试验证车辆提供的预测保护水平。若OEM提供了预测数据,预测数据与官方测试中记录的数据之间的差异必须在每个评估标准(LPL-HPL)/3的颜色带宽的[25%]以内。可依据预测颜色扩大测试数据的色带判定范围,扩大的容差为每个评估标准(LPL-HPL)/3的颜色带宽的[25%],若差异在容差范围内,则采用预测结果作为评级结果。若差异不在容差范围内或不提供预测结果,则采用试验结果作为评级结果。

图9 色带判定调整策略
开发重点
可通过预测结果修正正式试验中的结果偏差,在开发中需进一步提升仿真精度,提升预测结果精度。
总之,26版E-NACP相比23版E-NCAP有较大的变化,开发难度有所增大,但通过合理的配置策划,布置设计,参数匹配等仍可获得理想的得分。同时,26版E-NCAP对约束系统仿真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约束系统开发要更加注重仿真精度的提升,在满足法规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提升仿真在被动安全开发中的作用,减少企业试验研发成本,实现整车被动安全性能提升。
- 下一篇:ISO7637-1标准解读
- 上一篇:安宏伟:仿真走向跨域融合,世界模型应用提速

编辑推荐
最新资讯
-
浅谈有关示波器的ENOB,是否和你理解的一样
2025-07-30 12:41
-
聚焦AECS国标落地!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开
2025-07-30 12:40
-
罗德与施瓦茨成功验证下一代紧急呼叫系统符
2025-07-30 12:39
-
艾默生扩大集中式测试管理平台覆盖范围,助
2025-07-30 12:01
-
辐射亚太,链接全球——采埃孚再制造战略的
2025-07-30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