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辆准入认证制度介绍【东盟篇】

2021-11-23 18:48:57·  来源:CATARC检测认证事业部  
 
东南亚车辆认证东南亚是一个地区统称,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正式一点的名称应该叫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但是这个政治经济联盟并不具有欧盟这么紧密的联系,其
东南亚车辆认证
东南亚是一个地区统称,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正式一点的名称应该叫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但是这个政治经济联盟并不具有欧盟这么紧密的联系,其经济政治政策往往是每个国家自成体系。涉及到汽车产品,由于汽车工业的复杂性以及对经济重要的影响力,东盟国家内部并没有一套统一的认证制度,因此接下来的介绍将按照几个重点国家分开叙述。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盟国家的汽车认证体系并无相似之处。天下文章一大抄,东盟的认证制度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各成体系,但基本是按照联合国WVTA体系演化而来,只不过在准入流程以及法规标准细则上“因地制宜”加入了一些符合本国国情的元素进去。
汽车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的“成正比”,东盟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新加坡,但是其本国汽车产业却可以被形容为“基本没有”,受限于国土与资源限制,新加坡以金融业为主,汽车产品需求靠进口满足,且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私人交通受到限制;因此考虑到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下介绍将分为四个板块行文,分别是:汽车产业最为发达的泰国,东盟地区最大市场印度尼西亚(印尼),汽车产业链健全且相关技术与政策路径较为先进的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国家。
第1节 泰国
1概述
泰国是东盟地区中汽车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数据统计泰国的汽车生产量居东盟国家榜首,且连年为净出口国),原因在于泰国政府对于将泰国建设成为“东盟汽车加工生产基地”的大力扶持,且因为国内没有“民族品牌”,因此政府对于外资投资建厂的限制相较于其他国家也就少了很多,因此泰国才能在20世纪70-90年代趁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大潮抢抓机遇将自身打造成东盟第一代工厂。日系,欧系,美系企业都在此建有生产基地,我国企业最近也在打开泰国市场,上汽,长城最近均在泰国设立工厂,且不断有更多企业将泰国作为撬开东盟市场的最合适的撬棍。
2认证制度
泰国有着一套“两轨并行”的汽车产品准入制度,也就是联合国UN ECE与泰国本地标准TISI标准并行的制度。
(1) 整车认证:
泰国的整车认证一言以蔽之就是联合国WVTA+TISI排放。依据车辆型号、参数的不同,除排放之外,其他认证项目均需要按照联合国UN ECE法规来进行检测与认证并拿到联合国WVTA证书(具体的检测条目还需要ECE的认可主体-也就是交通部及其认可的技术服务机构依据车辆配置来确定),此外,必须在泰国进行TISI标准的排放测试。ECE+TISI排放认证,也就构成了检测认证体系的全部环节。
在完成了检测认证流程之后,需要向泰国陆路交通部(DLT)进行注册,之后方可进入市场,也就是TISI(ECE)认证+DLT注册=准入资质。
(2) 零部件认证:
区别于整车,零部件认证为TISI认证。TISI分为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两类,对于想要进入泰国市场的产品来说,满足TISI强制性认证是必要条件,项目有玻璃、安全带及发动机单体排放。自愿性认证是“锦上添花”的存在,满足自愿性认证有利于加入政府采购清单,具体条目有:轮胎、座椅、安全带固定点等。
(3) 型式认证流程:
图1 泰国型式认证流程

(4) TISI法规清单:

第2节 马来西亚
1概述
马来西亚是东盟地区内汽车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拥有自己的民族品牌“宝腾”,且市占率曾一时无两。但由于日资进入与冲击,宝腾的竞争力开始下降,经数次谈判并更换合作方后,宝腾于2018年与吉利达成合作:宝腾成为吉利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吉利为宝腾提供技术与产品支持。
虽然宝腾目前正有大举进攻,抢回失地之势,但其竞争对手依旧不可小觑。最大的竞争对手—Perodua(北路大)是丰田的换壳公司,长期占据马来销量品牌第一的位置,且其主打产品主要为A0级,经济性强,节能省油,因此受到马来市场的大力追捧。从而也可以窥见,在马来,汽车产品的大部分市场依旧被日系所垄断,国产品牌想要进军马来西亚,需要在细分市场上找准自己的定位,例如宝腾通过抢占家用中大型SUV市场,成功在细分领域做到第一。
2认证制度
马来西亚作为联合国WP29成员国,按照联合国UN ECE体系进行产品准入认证,在此不再详细介绍(详情请参考欧洲部分)。简要来说,厂商若想在马来销售产品,需要在当地成立销售公司(或委托当地有法人资质的经销商),以当地法人的名义进行所有产品认证相关的环节。具体环节为:当地法人提交申请材料至交通部陆运司JPJ—JPJ审核并指定技术服务机构(TS)进行审厂—指定样品进行产品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提交至JPJ—车辆需要运输到马来西亚环境部指定检测机构进行排放和噪声检测—环境部决定审核是否通过—环境部与交通部双重认可—TS颁发准入证书—产品入关,准入,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马来的产品检测大部分试验都可以在马来境外进行,但是噪声和排放(电消耗及续航里程)需要在马来本地的实验室进行,不认可境外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
以下为2017版JPJ准入指南中列举出的检测项目(目前为止,2017版是在JPJ官网中能找到的最新版)
图2 2017版JPJ准入指南中列举出的检测项目

第3节 印度尼西亚
1概述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拥有2.62亿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在此语境下,印尼是东盟地区第一大汽车市场,市场增长潜力大。印尼地理环境复杂,岛屿众多,且多山地丘陵,道路普遍狭窄且坡度大,因此,摩托车以及A0级四轮车受到消费者青睐,原因在于转向半径小,车辆尺寸小,更易于在狭窄的道路上穿行,另外,印尼市场也偏向于动力强劲的车辆,可以在崎岖的山地上更加游刃有余地行驶。
2认证制度
目前来讲,印尼的认证封闭性比较高,原因在于印尼并不承认某个国际通用的检测标准体系,而是有一套自己的法规,此外印尼也不承认境外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也就是说,产品若想出口到印尼,唯一的途径就是运送产品到印尼本地进行检测与认证后,才可以得到准入许可。
(1) 整车认证
流程:样车/材料准备(主要包括技术文档、营业执照、技术商标文件、ISO9001等)—整车型式认证注册申请(此处需要进口商或者经销商进行申请)—申请TPT用于型式认证的车辆进口许可—申请型式认证—进行A&F检查(基本检查,类似于年检)—首先进行排放试验—最后进行整车型式认证试验—获证。
(2) 零部件认证
印尼政府针对输入印尼的汽车零部件实行SNI体系认证(Standard National Indonesia),为强制性认证。相关产品只有在获得印尼SNI认证标识后才能进入印尼市场。SNI由印尼国家授权的认证机构进行评估,对生产商,进口商和产品进行测试和评估。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之后才能颁发SNI证书:产品符合SNI标准要求;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SNI标准要求。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相应的SNI标准有:轮胎,安全玻璃,头盔,轮毂,蓄电池,后视镜,刹车片,润滑油共8类。
认证流程为:提交申请(进口商或者经销商)—资料审核与工厂审查(Type 5 模式,每年都需要进行年审、抽样及测试)—产品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测试—颁发证书。
第4节 越南
越南在东南亚国家中,算是一个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本国汽车产业并不发达,但是政府开始扶持其自主汽车品牌Vinfast的发展。市场占有率来说,日系车与韩系车占绝对主流。
越南车辆准入的管理部门为交通部及其下属的车辆登记局(VR),认证模式属于型式批准。越南国家登记局从2018年4月开始强制性对汽车后市场零部件产品进行VR认证,目前强制性产品范围包括头盔、安全玻璃、轮毂、后视镜、轮胎、前照灯、油箱、蓄电池、内饰材料、压力容器、动力电池等。
第5节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右舵驾驶的国家,由于国土限制,新加坡对汽车的增长数量一直进行数量限制。车辆准入的管理机构为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要求每种进入新加坡的新车必须符合《道路交通法》及其附属法规,才能上路行驶。
目前新加坡共有52项核心车辆法规,生产商可以在国际通用的汽车安全认证体系中任选一项,进行要求的全部型式认证试验即可注册(当然这里推荐ECE)。
附录:东盟各国准入环节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