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年度五星车型环境舱,原来空气检测有“诀窍”

2020-07-20 18:23:24·  来源:中国汽车健康指数  
 
疫情,让社会大众对空气健康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曾显示,人一生中在半密闭空间度过的时间约为90%,其中车内空间的占比达
疫情,让社会大众对空气健康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数据曾显示,人一生中在半密闭空间度过的时间约为90%,其中车内空间的占比达到了5.5%。因此,车内空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据某高校做过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的研究,其中有68%的企业已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及管控体系,并且这个比重还在逐步提高。在国标迟迟未能强制的现状下,车企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成为了关键。
 
双舱并发,再不起眼也不能放过!

车内地毯毫不起眼,但是你肯定没想到地毯却是车内VOC“大杀器”之一。事实上,汽车内饰和零部件也是车内VOC的重灾区。要提高车内空气质量,首先需要追根溯源,探明这些有害物质究竟来自哪里。

这里我们先科普两种针对零部件检测方式。
袋子法主要用于检测车内非金属零部件,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物采用不同规格的采样袋,进行静态密封测试。同时,袋子法测试也能够同时进行多次采样。
 
另一种检测方式采用的是一立方米舱,与袋子法不同的是,一立方米舱可以模拟车内动态气体循环条件,监测零部件随时间推移的VOC散发趋势,以及达成动态平衡时VOC的浓度。
 
此外,袋子法测试和一立方米舱测试也是针对零部件的主流测试方式。根据不同测试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溯源,发现车内“危险分子”,开除内饰资格!
难上加难

比国标更难!

虽然对零部件进行了检测,但因为这样那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对汽车空气质量的管控还不能到此为止。要实现车内空气质量合格,还需要进行整车测试。目前,环保部也对整车做出了推荐性标准。

然而,随着温度升高,车内VOC含量也会随之增高。因此,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在国标基础上增加了高温和通风两个工况。
如果一款车型仅在常温状态下符合标准,那在炎热的夏季,经过高温暴晒后,这辆车很有可能成为“毒气室”。因此,整车测试不仅要做,还要根据更符合消费者的用车场景来做。

气味评价师“金鼻子”

神补刀
除了VOC,车内空气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可能并不会影响健康,但却会引起车内乘员主观嗅感不适的异味。要让一辆车闻起来舒服,还需要靠专业的车内气味评测师——“金鼻子”出马。
要担任主观气味评价的“金鼻子”,需要经过专业考试和严格筛选。艾迪哥也有幸担任了一次非正式的“金鼻子”成员,当把鼻子凑到某些试剂瓶口时,那味道简直了,不得不说这算得上是一份相当难闻的工作。但也正因为如此,经过“金鼻子”们的忍臭负重,才有了这些开起来好闻的车型。
 
纵观车内空气质量的整个流程不难发现,要保证合格的车内空气质量并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前文中,根据某高校的数据显示,接近70%的车企都已经具备了整车、零部件及材料的检测能力。
    
某种程度上来说,要实现良好的车内空气质量,不在于能不能做,而在于要不要做。在国家标准尚未强制实施的情况下,一个车型的车内空气是否合格,更取决于车企是否从研发到量产阶段严格把控。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管控,要成为“车内空气优等生”绝非一件难事。
    
未来,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也将持续发力,推动行业进步,让用户开上健康车成为一件易事。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