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团体标准化发展情况及思考

2020-02-19 23:37:29·  来源:汽车与新动力  作者:内燃机工业年鉴  
 
《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的正式印发和贯彻落实,对行业满足市场需求和服务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意义。本期,我们推出《内燃机团体标准化发展情况及思考》,旨在
《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的正式印发和贯彻落实,对行业满足市场需求和服务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意义。本期,我们推出《内燃机团体标准化发展情况及思考》,旨在共同探讨内燃机团体标准在工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发展及其地位作用。
 
 
 
1 国外团体标准发展情况
 
        
在国外,学会、协会标准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一些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会、协会及技术组织,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德国钢铁协会(VDEH)、德国工程师协会(VDI)、挪威船级社(DNV)、日本钢铁联盟(JISF)、万维网联盟(W3C)等制定的团体标准权威性极高,有的上升为本国国家标准,有的则被公认为国际先进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
美国各种行业协会和学会的标准有约5万项;德国有近200个专业团体、协会和民间组织等制定标准;日本有数百个专业团体、行业协会从事标准化工作,如日本陆用发动机制造商协会(LEMA)等,已制定标准有4500多项。
国际标准化机构在各自的标准化战略中,对团体标准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紧密地与团体标准制定团体开展合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优化资源,并缩短标准制定周期。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标准发展合作组织(PSDO)之间通过签订协议进行标准的转化和合作,即PSDO发布的标准通过最终国际标准版草案(FDIS)快速通道成为ISO标准;ISO与PSDO联合制定双编号标准。
2 中国团体标准的发展
 
        
在团体标准出现之前,我国标准体系一直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标准组成。前3项标准均由政府部门组织制定、批准发布,企业标准仅仅是在企业内部执行,而其制定者恰恰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因其制定周期较长,不能及时针对市场情况做出调整,导致标准缺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第一次将团体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一部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据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统计,至2017年3月6日,已有422家社会团体完成了在该平台的注册,正在注册公示的社会团体有54家,在平台上公布的团体标准有712项。
2017年12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民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通知规定了团体标准的主要标准化对象或范围,即团体标准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规定国家实行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制定的团体标准应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增加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不得利用团体标准来阻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排除、限制市场竞争,鼓励团体标准高于现行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鼓励制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团体标准。
自2018年1月1日新的《标准化法》实施以来,团体标准被明确赋予法律地位,社会团体尤其是学会、协会、产业联盟、技术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据市场需求制定了一大批团体标准,或是填补国家、行业标准空白,或是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19年1月18日,已有2 044家社会团体完成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的注册,正在注册公示的社会团体75家,在平台上公布的团体标准有6 179项。
3 内燃机团体标准发展情况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3月31日发布了“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发展壮大团体标准,发挥社会团体对市场需求迅速响应的优势,制定一批满足市场急需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在国家政策环境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内燃机行业团体标准化工作自2017年起正式启动,开始组建内燃机领域团体标准化组织。2017年向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申请成立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内燃机专业委员会,由49个国内内燃机整机、零部件、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等单位组成。2017年10月31日,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内燃机专业委员会”。2018年3月,召开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内燃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对各委员单位申报的拟立项团体标准项目进行了预评审。2018年6月上旬,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对内燃机专业委员会申报的拟立项团体标准项目进行了专家评审,14项团体标准项目通过了立项评审。
这14项团体标准涵盖了内燃机整机、零部件,以及跨领域的无人机用内燃机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等,《往复式内燃机 气门桥》《往复式直列四缸四冲程内燃机平衡器机构》标准,则填补了内燃机标准领域空白,《通用汽油机用炭罐》《往复式内燃机 涡轮增压器 起停冲击试验方法》和《往复式内燃机 涡轮增压器 泄漏量检测方法》标准,是因为随着国内外用户对通用汽油机蒸发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炭罐已成为控制蒸发排放的核心工作部件,但目前缺乏通用汽油机用炭罐的专用技术要求及试验标准,同时各企业评价方法不一,行业对此类标准需求急迫。而随着我国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不断加严,各汽车生产企业纷纷采用汽车自动起停技术,以满足日益严苛的油耗限值标准要求,汽车的自动起停,即汽车发动机的自动起停,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提出了承受冲击的能力要求,但增压器行业缺乏起停冲击试验方法类标准,制定增压器冲击试验方法类标准,满足企业对增压器承受冲击能力考核试验方法标准需求,成为了市场急需。因此,这些标准都是市场急需类标准。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2018年7月举行了换届大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及《关于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与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团体标准互认备忘录(讨论稿)》,同时对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提出的拟立项团体标准项目进行了评审。
经过草案编写、征求意见稿编写及征求意见和送审稿编写等阶段后,中机标协内燃机专业委员会和中内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于2018年12月举行了联合年会和标准审查会,对12项中机标协内燃机专业委员会团体标准和9项中内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团体标准进行了审查,并获得一致通过。2019年1月,8项中机标协内燃机专业委员会团体标准和8项中内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团体标准完成了报批,这些标准已于2019年2月1日发布和实施。这些标准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标准空白,满足了市场急需,也将提高企业参与或牵头起草团体标准的积极性。
团体标准在促进技术革新、规范市场秩序、引领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官方标准体系的有益补充。
4  未来内燃机团体标准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前期内燃机团体标准化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团体标准牵头起草单位,由于对标准化工作不太熟悉,标准化知识缺乏,标准编写业务流程、标准编写要求、标准报批材料编制要求等不甚知晓,出现的差错较多,标准审核、纠错工作量大,急需对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尤其是牵头起草单位进行标准化业务知识培训。
2017年,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培育发展工业通信业团体标准的实施意见”中,就着重提出要加大对团体标准的支持力度,研究推动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团体标准采信等重点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引导社会团体加大在团体标准方面的资金投入,鼓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实施与评估。政府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给予了有力支持,将引导内燃机行业应用效果好、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团体标准成果申报为应用示范项目,促进其在全行业范围内的推广应用,使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成为高水平、高质量的代名词,引领内燃机产业发展。
对团体标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加大对团体标准的宣传力度。在会议、杂志、网站等多媒体平台上,积极宣传已颁布的团体标准,大力提升全行业对团体标准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配合相关专业机构从合法性、合规性、先进性、国际性和影响力等角度,自主开展团体标准技术水平和实施效果评价。
加强内燃机团体标准化工作队伍建设。内燃机团体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除了要加强标准牵头起草单位人员的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还要加强团体标准制定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团体标准制定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充分协商性,确保团体标准的先进性和引领作用。在内燃机行业,培养一批既懂专业又懂标准制修订的标准化专业队伍,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或牵头起草内燃机团体标准的积极性,为内燃机团体标准化工作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内燃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强基工程和节能减排等内燃机重点发展领域,积极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制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为引领产业和企业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制定严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提升标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满足不同层次对标准的需求。努力制定一批技术先进、引领产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团体标准。
作者 谢亚平
编辑 姜文玲
欢迎广大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订购和惠存最新出版2019年《中国内燃机工业年鉴》。编辑部另有少量往期年鉴可供购买。
详情请电话021-25079193、021-25079815或发送E-mail至nrjnj@126.com进行咨询。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