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与测试标准的起源

2020-03-22 20:28:59·  来源:爱斯佩克espec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的出陈布新,使用者对质量的要求,已不仅关注在传统的产品功能性能质量上,更关注的是产品的耐久性及维护性的特殊质量上。而可靠性工程正是可以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的出陈布新,使用者对质量的要求,已不仅关注在传统的产品功能性能质量上,更关注的是产品的耐久性及维护性的特殊质量上。而可靠性工程正是可以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它包含了产品全寿命周期中可靠性要求的确定、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试验与评价及可靠性管理等要项。可靠性工程研究的是产品故障发生、发展及其预防的规律,通过设计、分析、试验等手段,防止、控制故障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产品固有可靠性水平,达到产品优化的目的。

测试标准,是支持可靠性试验必不可少的要素。电子产品及工业产品在环境场所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应力组合,而不同的产品所需要面对的环境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对不同的样本进行细分的同时,在测试方法上同样也做出对应的细分,以准确达到测试的目的。

可靠性与测试标准的起源,需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WAR-2)中,当时向前线输送的电子机器有半数以上发生了故障,在实际作战输送的兵器中,50%的电子兵器在储藏中发生故障(防尘试验)。海军用电子机器 70%发生故障(盐雾试验)。战后,由于这些惨痛经验,在 1952年 8 月,设置了美国国防部的可靠性咨询机关 AGREE(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Electronic Equipment )。然后,在1957 年提出了有名的 AGREE 报告(电子机器可靠 性咨询委员会报告书),在这个报告中,美军宣布把定量化的可靠性作为兵器购入的基本准则。因为战后科技发展迅速,电子产品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试验便从军用走进了人类的生活里。

1960年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日科技联),设立了可靠性研究委员会。同年在电气通信学会(现在是电子情报通信学会)上成立了可靠性研究专门委员会。1965年设置了电气试验所可靠性研究室, 1968年设置了工业技术院可靠性技术开发室, 1973年作为民间团体, 200多家公司加入的基础上,设立了日本电子零部件可靠性中心。制定了有关可靠性的工业衡量标准,如JISC5003(故障率试验法, 1969), JISZ8115 (可靠性用语, 1970年)等等,这以后又制定了如JISC5700(可靠性保证电子零部件通则, 1970年)等等很多的规格。

随着改革开放。1983年8月2日-4日,中国在哈尔滨市召开了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国标起草组的第一次会议,重新指出环境试验设备不应局限于满足GB2324试验方法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IEC、MIL、DIN等标准要求,并于1984年完成并通过了四个环境试验的国标修订(恒定湿热,交变湿热,盐雾和霉菌)。 
分享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沪ICP备11026620号